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4年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了冷、热、电三联供能,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 CO B . H2 C . CH4 D . CH3CH2OH
2、下列气体可制成霓虹灯的是(   )
A . Ne B . N2 C . O2 D . CO2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 B . 洗涤试管 C . 点燃酒精灯 D . 读液体的体积
4、不及时回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金属是(   )
A . C B . P C . Si D . Hg
5、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橡胶制品的是(   )
A . 茶壶 B . 易拉罐 C . 不粘锅 D . 汽车轮胎
6、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 . H2 B . Cu C . NaCl D . NO2
7、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与纯铁相比,不锈钢最重要的特性是(   )
A . 密度小 B . 光泽好 C . 导电性强 D . 抗腐蚀性强
8、自来水厂会使用到活性炭的净水环节是(   )
A . 过滤 B . 吸附 C . 沉降 D . 消毒
9、缺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
A . 贫血 B . 龋齿 C . 表皮角质化 D . 甲状腺肿大
10、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正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 包含关系 B . 包含关系 C . 并列关系 D . 交叉关系
11、下列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用水扑灭 B .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C .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 D . 夜间家中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12、如图描述的是某种变化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变化中一定放出热量 B . 可能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 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 可能是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13、往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在此反应过程中红砖粉末是(   )
A . 催化剂 B . 反应物 C . 生成物 D . 着色剂
14、海水电池是由铝﹣空气﹣海水构成的新型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 , 该反应的类型是(   )
A . 分解反应 B . 化合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1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用途

A

CaCO3

用于补钙

B

NaHCO3

焙制糕点

C

Na2CO3

腌渍蔬菜

D

NaCl

消除公路上的积雪

A . A   B . B   C . C   D . D
16、关于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采用了固体加热的方法 B . 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 . 都可用湿润石蕊试纸验满 D . 都需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7、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
A . Ba(OH)2 B . CaCl2 C . HNO3 D . Na2SO4
1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0℃时乙的溶解度为60g B .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 .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 . M点表示1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9、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A . Na2O B . NaCl C . Na2S D . CO2
20、将12g镁与铁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可能是(   )
A . 0.4g B . 0.8g C . 1.0g D . 1.2g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钾元素      
(2)2个氢离子      
(3)氧化镁      
(4)二氧化硫分子      
2、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
(1)水是由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氧气的作用是      
(2)水和乙醇是两种重要的溶剂.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溶液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水和乙醇以3:7配成的溶液中,溶剂是      
3、2014年6月6日CCTV﹣12频道播放《红线》节目,报道了我国目前水资源环境的各种问题,划定了到2015年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的“红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污染:如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使河水中            两种元素含量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工业污染:如部分化工厂偷排pH>9的废水,导致河水长期呈      性.
(3)生活污染:如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污染.为此,请你提出一条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4)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严峻现状,作为公民在不制造污染的同时,还应节约水资源的使用.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      
4、南海自古属于我国所有,绝不容他国觊觎.
(1)南海蕴藏着大量石油资源,从石油可提炼乙烯、丙烷等重要石化产品.乙烯可合成具有      (填“热塑”或“热固”)性的聚乙烯材料;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石油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生成名称为      的“温室气体”,该气体被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同时产生氧气,这就是自然界的“碳循环”.
(3)南海还有大量的鱼类资源,鱼肉富含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是      
5、请用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常用熟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2)用CuSO4等配制波尔多液时,不能使用铁制容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常用稀硫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回答下列关于“厨房化学”的问题.
(1)按物质的分类,花生油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物;“加碘食盐”中的“碘”应理解为碘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食醋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该主要成分属于      (填“酸”、“碱”或“盐”).
(2)请用分子观点解释:打开花生油瓶的盖子,就能闻到花生油的香味      
(3)请解释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洁精洗掉的原因      
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B为黑色固体,它们相互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请回答:

(1)若在常温下A是气体,C是液体,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则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2)若A、C由相同的元素组成,D是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利用了A的      性;D与E反应生成B的过程中,D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利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箭头表示气体的进出方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该仪器下端必须没入液面下方的原因是      
(2)装置B中进行的实验操作,其目的是      ;为达到此实验目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应该是      
(3)用装置C收集气体时,所收集到气体的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4)装置D中进行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      ,其作用是防止集气瓶被炸裂.
2、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史非常感兴趣,在看到法拉第所写的《蜡烛的故事》后,参照法拉第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对蜡烛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
(1)【问题一】为什么蜡烛燃烧可以看到火焰而有些物质燃烧看不到火焰?

对照木炭、铁丝、氢气、甲烷等物质燃烧的现象,并查阅辞典中“焰”的字义后,大家一致认为蜡烛燃烧能看到火焰的原因是      

(2)【问题二】为什么蜡烛燃烧的火焰总是竖直向上的拉长水滴状(如图1)?

小吴同学经过思考,给出的合理解释是      

(3)【问题三】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哪层的温度最高?

按照法拉第书中的提示,小周同学拿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来,大家将看到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下列图2中的      (填序号)图.法拉第这样的操作手法既解决了问题也体现了科学家的智慧.

(4)【问题四】蜡烛火焰中心处导出的气体可以燃烧,它的成分是什么?

小吴猜想: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

小周猜想:可能是蜡烛受热产生的石蜡蒸气;

你的猜想: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冷的湿毛巾包裹住一根较长的导管,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的中心以导出气体,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试验.

①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小吴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说明小周的猜想是正确的.

(5)【问题五】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小施同学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以研究蜡烛的成分.在实验中,分别以无水CaCl2和NaOH浓溶液完全吸收蜡烛燃烧生成的H2O和CO2 . (注:碱石灰为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设蜡烛碎屑在A装置中完全燃烧.)

请回答:

①C装置的作用是      

②E装置的作用是      

③小施同学精确称量了3.8 0g的蜡烛,在检查完装置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通入充足的氧气让蜡烛完全燃烧,最终收集到11.88g CO2和5.04g H2O.由此可知蜡烛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且通过计算得知该种蜡烛中碳和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通过上述关于蜡烛的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重走了一段化学的发展史,并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与质疑,哪怕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勇于提出问题,探究无处不在.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假设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完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请列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