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年级:高考 学科:化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 . 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 .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 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 .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 .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D .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
A . HCl、CuCl2、Ba(OH)2 B . NaOH、CuSO4、H2SO4 C . NaOH、H2SO4、Ba(OH)2 D . NaBr、H2SO4、Ba(OH)2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 . 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 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 .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5、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 M B . M2+ C . M3+ D . MO2+

二、选择题(共6小题)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 , 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 . 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9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 . 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 . 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2、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
A . BaCl2和(NH42SO3 B . AgNO3和NH4Cl C . FeCl3和NaHCO3 D . KCl和Na2CO3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 NH4Br的电子式: B . S2的结构示意图: C . 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 . 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 Cl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 . 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 . 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 . 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5、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 a=b B . a>b C . c (A)=c(Na+ D . c (A)<c(Na+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CO32+H2O B . 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ClO+2OH=SO42+Cl+H2O C . 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2H+=H2S↑+Ba2+ D . 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2AlO2+H2O

三、三.综合题(共8小题)

1、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N2O4 (1)△H1=﹣19.5kJ•mol1

②N2O4(1)+O2(g)=N2(g)+2H2O△H2=﹣534.2kJ•mol1写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已知:Ksp[Fe(OH)3]=4.0×1038

Ⅰ: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Ⅰ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Ⅱ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3、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mol•L1•s1 . ,则6s时c(A)=       mol•L1 ,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4、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 电解质为KOH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2)闭合K开关后,a、b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b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如量为1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      (法拉第常数F=9.65×104C•mol1列式计算),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
5、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

CH2=CH2+B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 , 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Ⅰ.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1的有

      

A.乙酸异丙酯                           B.乙酸叔丁酯

C.对二甲苯                             D.均三甲苯

Ⅱ.化合物A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C5H8 . A的一系列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A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名称是      

(2)B的分子式为      
(3)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4)①和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5)C为单溴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6)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聚集双烯(C=C=C)结构单元的链状烃还有      种,写出其中互为立体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7、根据要求填空:
(1)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 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 . 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 . 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 . 锗和碳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2)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②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cm3 , 则镉晶胞的体积是      cm3、晶胞的质量是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列式计算,已知Ar(Cu)=63.6);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 , 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8、根据题意填空:
(1)Ⅰ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A.氨水                             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D.纯碱溶液

Ⅱ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设备B的名称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4)设备C的作用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CO(g)+H2O(g)⇌CO2 (g)+H2 (g)

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2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