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食物腐烂
C . 汽油挥发
D . 石蜡熔化
2、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 . 温室效应
B . 白色污染
C . 酸雨
D . 臭氧层破坏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 烧杯
B . 量筒
C . 托盘天平
D . 蒸发皿
4、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 )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有机物.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 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6、“信阳毛尖”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氧化物
B . 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7、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CaCO3
CaO+CO2↑
B . HCl+KOH═KCl+H2O
C . SO2+2NaOH═Na2SO3+H2O
D . 2Na+2H2O═2NaOH+H2↑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探究分子的运动
B .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9、相同质量的H2、CH4和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
A . CO最多,H2最少
B . H2最多,CH4最少
C . H2最多,CO最少
D . CH4最多,CO最少
10、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 . FeCl3、CuSO4、NaCl
B . BaCl2、Na2SO4、NaOH
C . CaCl2、Na2CO3、AgNO3
D . K2SO4、NaNO3、NH4Cl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请从氮气、熟石灰、氧气、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农业上可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
2、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了解某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进行测定.
3、“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l+2H2O
2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 .

4、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索是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含小苏打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6.6 | 0 | 2.7 |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6、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三、简答题(共4小题)
1、右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硫酸 g.
(2)取适量该硫酸与锌反应可生成SO2气体:Zn+2H2SO4(浓)═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气体,请解释其原因.
2、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 有关.
甲.金属的活动性 乙.金属的导电性 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相同的铁栏杆,为什么安装在南方沿海地区比安装在北方更容易生锈?
(3)写出用盐酸清洗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
3、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
(2)写出选用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采用C(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气体,请简述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
4、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HClO+NaOH=NaCl0+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哪些?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
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2)
A .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3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
(5)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 , 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6)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 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