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空气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二氧化碳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O B . 2O C . O2 D . O2
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氯化钠 B . C . 氢气 D . 金刚石
4、青蒿素(C15H22O5)是我国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   )
A . 单质 B . 氧化物 C . 化合物 D . 混合物
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不锈钢杯   B . 木桶 C . 纯棉毛巾   D .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6、下列物质能溶于水且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 粉笔灰 B . 硝酸铵 C . 植物油 D . 食盐
7、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焊接金属 B .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糖类和油脂作为人体供能的物质
9、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 . 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 C . 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 D . 为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10、一氯胺(NH2Cl)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下列关于一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有机物 B . 由3种元素组成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51.2g D . N、H、Cl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1:2:1
11、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B . 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 . ③④是阴离子 D . ②④是稳定结构
12、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 . 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 B .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C .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D . 米粉和奶粉﹣﹣滴加碘水,观察是否变蓝
13、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H2SO4、NaCl、Na2SO4 B . Ba(NO32、H2SO4、NaOH C . NaCl、NaOH、CuSO4 D . FeCl2、KNO3、KCl
14、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A . AgNO3 B . Cu(NO32 C . Fe(NO32 D . Fe(NO33
1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
A . 2CO+O2 2CO2 B . 2H2+O2 2H2O C . CH4+2O2 CO2+2H2O D . 2Mg+O2 2MgO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

1、根据要求填空: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镁原子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2)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①金属铜被广泛用作导线,主要利用铜的      性.

②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      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请写出一种常见的防锈措施      

③“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如图是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铈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自然界存在“碳循环”和“氧循环”.

①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②含碳化合物的燃烧都会产生CO2 , 丙烷(C3H8)是家用瓶装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③为减少含硫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适宜在煤中加入      (填“沙子”或“生石灰”)做固硫剂.

2、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从分子的观点来看,“美酒飘香”、“花香四溢”都是因为      

②人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      

③新型家用灭火器“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      

④NH4Cl是常用的氮肥,不能和      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⑤海水“晒盐”主要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B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②B在反应Ⅰ中的作用是      ,E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      ,污水显      性.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3)乙同学当观察到      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g,则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丙同学利用连线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5)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      ,M点表示的含义是      
(6)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        . (6)
A . NaOH; B . Ca(OH)2 C . CuO; D . Fe.
2、“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图1所示)则:

(1)“操作Ⅰ”的名称是      
(2)【方案二】气体分析法(如图2所示)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盛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3)溶液M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4)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 (5)
A . 静置混合物,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加C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则过量 B . 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有沉淀,则过量
(6)通过称量      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7)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      (填“有”或“无”)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
(8)理论上【方法二】比【方案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原因是      
(9)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m、n的代数式表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同学对生铁的组成进行研究.称取生铁样品40g,把5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

实验序号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100

28.8

第2次

100

17.6

第3次

100

6.4

第4次

100

m

第5次

100

1.2

(1)第4次剩余固体的质量m=      g.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