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溢出;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
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管刷洗后未干燥.
pH | <7 | =7 | >7 |
玫瑰花汁 | 粉红 | 粉红 | 黄 |
万寿菊花汁 | 黄 | 黄 | 黄 |
大红花汁 | 橙 | 粉红 | 绿 |
万年青花汁 | 橙黄 | 浅绿 | 浅绿 |
甲 | 乙 | 丁 | X | |
A | 化合物 | 化合物 | 单质 | 单质 |
B | 酸 | 碱 | 氧化物 | 氧化物 |
C | 盐 | 碱 | 碱 | 氧化物 |
D | 金属 | 盐 | 盐 | 碱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A.石墨 B.小苏打 C.食盐 D.天然气
三、简答题(共1小题)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MnO2 , 塞进带导管和仪器A的双孔橡皮塞,关闭活塞C,向A中添加双氧水,塞上塞子B,将导管放入底部有少量黄沙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③ ,控制活塞C,逐渐滴加双氧水,收集O2并验满.
写出仪器A的名称: ;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反应的现象为:放热、火星四溅,生成 色固体;
③实验表明:改用加热KMnO4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进行本实验,成功率更高,原因可能是 .
四、实验题(共2小题)
【实验Ⅰ】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某种镁带,现象如下:
实验组别 | A | B | C | D |
镁带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沉淀量 | 无沉淀生成 | 少量沉淀 | 沉淀较多 | 沉淀很多 |
【实验结论】并非偶然,据表分析, 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
【再次探究】该沉淀的成分
【猜想假设】猜想1:Mg;猜想2:MgCl2
【实验Ⅱ】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1g样品,加入足量 ,振荡 | 未见气泡 | 猜想1错误 |
② | 取1g样品,加入5mL蒸馏水,振荡 | 沉淀未溶解 | 猜想2错误 |
③ | 取1g MgCl2固体,加5mL蒸馏水,振荡 | 固体全部溶解 |
①莫凡同学做出猜想Ⅰ的依据是他认为反应物Mg过量,作出猜想2的依据是他认为生成物MgCl2 .
②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讲,实验③的作用是 .
【查阅资料】
灰白色沉淀的成分为碱式氯化镁,它存在多种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Mgx(OH)yClz•nH2O[即每份Mgx(OH)yClz结合了n份H2O],它受热分解可产生氧化镁、氯化氢和水.
【实验Ⅲ】
洗去沉淀表面杂质并室温晾干,取其7.07g,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4.00g,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2.34g.
【问题讨论】
①反应停止后,应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 .
②该沉淀中,镁、氯的离子个数比n(Mg2+):n(Cl﹣)= .
③若沉淀Mgx(OH)yClz•nH2O中,n=5,则X、Y、Z的数值依次为 .
五、[选做题A](共1小题)
六、[选做题B](共2小题)
实验Ⅰ:再小试管中加入8mL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ρ=1g/mL),在抽滤瓶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 , 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2中.
实验Ⅱ:在抽滤瓶中加入0.1g MnO2 , 在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使其反应并启动传感器,记录容器内压强变化于图3中.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