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4小题)

1、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2、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3、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平型关大捷 D . 淞沪会战
4、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5、“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法不阿贵’ C . “重农抑商” D . “施仁政于民”
6、明朝状元赵秉忠在《状元卷》中提出“天民说”,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否则就违背天意。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

A . 无为思想 B . 法治思想 C . 非攻思想 D . 民本思想
7、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8、

如图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段.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 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 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 . 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 . 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
9、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激光工业逐渐成为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

A . 科技含量高 B . 起伏变化大 C . 速度比较快 D . 债务负担重
1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禅让制 D . 郡县制
11、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颁布“推恩令” D . 反击匈奴
12、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 .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13、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 . 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 . 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 . 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 .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 . 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 .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 . 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1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红军长征
16、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 .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 .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7、

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④
18、在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中,女排精神振奋国人,潍坊高密籍运动员杨方旭续写女排传奇,获得金牌。在往届的奥运会中,涌现出许多潍坊籍运动健儿为国增光,下列属于潍坊籍28届奥运会长跑冠军的是(    )

A . 林伟宁 B . 王军霞 C . 邢慧娜 D . 杜丽
19、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 .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20、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

A . 英国受希腊的统治 B . 希腊曾经统治过整个欧洲 C . 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 . 欧洲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21、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工业革命
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涪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作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

A .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B . 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 .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23、

如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赫鲁晓夫改革
2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 . 国际联盟 B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华沙条约组织 D . 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发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四: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们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4)第一个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游牧民族哪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的“中原化”?

2、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年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三: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校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争得新进展。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标志是什么?这反映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材料三中“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长征”主要“新”在哪里?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那些努力?

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探寻经济规律,推动经济繁荣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引领】

材料一: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二:如图

【体制创新】

材料三:

【合作共蠃】

材料四:如图

(1)材料一所说的工业化的“起点”开始于哪一生产部门?材料二这一发明的改进和广泛使用,对人类生活有何积极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原子能的发展利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要表现之一,哪一科学理论的创立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4)图1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格局有何影响?图2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它的宗旨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潍坊市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