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理综真题试卷(生物部分)(北京卷)(正式版)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共5小题)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 方式进入胞内,Ca2+与 共同作用,使C酶的 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 (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
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 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 .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 .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表现相应的基因型 .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
1 |
疟原虫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2 |
加入青蒿素 |
60 |
|
3 |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4 |
加入青蒿素 |
97 |
①1、2组结果表明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