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降低,这说明


A . 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 B . 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 C . 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 D . 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 . 股票投机过度 B .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 C .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 . 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 .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 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 . 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4、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A . 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 . 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 . 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 . 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5、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A . 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 . 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 . 引起了政治危机 D . 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6、面对1929—1933经济危机,主要资义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②强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③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④实行货币贬值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7、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法西斯主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 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8、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 .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 . 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9、导致20世纪中期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外部因素是

A . 国内市场的狭小 B . 工业资源的匮乏 C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D . 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10、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  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 . 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B . 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 . 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 . 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11、

下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 . 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 关税壁垒严重 C .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1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不包括

A . 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B . 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 . 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战争的危险  D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3、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A . 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 . 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C . 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 . 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14、日本法西斯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之处是

①法西斯通过政变获取政权②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举足轻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战争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
15、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A . 爱国主义倾向 B . 复仇主义倾向   C . 种族主义倾向 D . 沙文主义倾向
16、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认为:德国再次挑起世界大战有其内在的人文因素,犹如“灾难的种子”。这个“种子”指的是

A . 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 . 长期分裂受大国欺凌 C . 巴黎和会的严厉制裁 D . 与法国争霸欧洲大陆
17、下列不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A . 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 B . 经济危机的影响 C . 群众的复仇心理 D . 统治集团的支持
18、下图是希特勒进行战争宣传的照片,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的原因有

①较强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②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   ③垄断资产阶级对政府当局的不满 ④《凡尔赛和约》过于苛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是

A . 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B . 法西斯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 C .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D . 日本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纲要》
20、在文明突飞猛进的20世纪,为什么野蛮残暴的法西斯主义能够猖獗一时?原因包括

①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  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③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④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下列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请回答:

(1)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由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控制了社会主要舆论。这一理论得以社会化和公开化,……它还与法西斯的专制、暴力、恐怖的国家机器和战争手段相结合,实施了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民族主义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容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人们把民族主义的这种作用比作政治双刃剑,它在20世纪的战争中起过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并且在战争数量上占有很大比例。

——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民族”等角度指出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政治双刃剑”的含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

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

(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

4、材料: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现象。它反对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建立以超阶级相标榜的极权主义统治,实行全面统制和恐怖镇压;……

(1)法西斯主义有哪些主要特点?

(2)试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外历史上各举一史实说明法西斯势力就是恐怖主义。

5、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

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

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

材料二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

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

材料三   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

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