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实验三中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2、下列各项,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是(    )

A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 开国大典 C . 新疆和平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3、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邮票发行于(    )

A . 2008年 B . 2009年 C . 2010 年 D . 2011年
4、1950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是(    )

A . 彭德怀 B . 林彪 C . 刘伯承 D . 朱德
5、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

A . 新中国成立后 B . 抗美援朝胜利 C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 . 土地改革完成后
6、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人民政府采取了(    )措施。

①镇压反革命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④解放台湾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7、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③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④大庆油田建成  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 ①③④ B . ④⑤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发展(    )

A . 农业 B . 教育 C . 科技 D . 重工业
9、我国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

A . 1949~1953年 B . 1952~1956年 C . 1953~1957年 D . 1950~1954年
10、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11、我国科学家艰苦创业一面旗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 . 邓稼先 B . 雷锋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12、2009年5月18日,第一架在中国总装完成的空客A320成功进行了首次测试飞行,其各项性能完全达到预定目标.新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在(    )

A . 抗美援朝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文革”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13、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C .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人民日报》在一篇社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热烈地向发射旱稻、花生高产量‘卫星’的同志们祝贺……去年,我国水稻亩产量的最高纪录,单季稻是2400多斤。建国一社所创造的纪录,比去年增长14倍以上。”这段报道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    )

A . 1953年 B . 1965年 C . 1980年 D . 1958年
15、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大二公”②“抗美援朝”③“招商引资”④“铁人”王进喜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①④③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故事一:小明80岁的爷爷讲,那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三年冬天,他们全村的家家户户都不顾严寒,整整一个冬天,用平板车拉土,垫平了自家的低洼盐碱地,保证了来年的春天进行春耕种庄稼。

故事二:小明的奶奶对小明讲,1958年上半年真好啊,咱们村里有个大食堂,吃饭不要钱,不管干活不干活,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到了下半年就吃不饱了,1959年大家就开始挨饿了,很多人饿死了。

(1)那时候村民的大干劲是由于他们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这次土地改革发生在哪一年?颁布了什么文件?此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你帮着分析一下,当时党中央错误地发起哪两大运动导致我国出现这么严重的经济困难?

(3)分析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你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2、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制度和体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评论

材料三: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实验三中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