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B . 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C .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D .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     )
A . 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B .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 . 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D . 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A . 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 . 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 .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 . 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 . 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 . 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 . 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 . 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5、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④
6、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

A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 . 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

A .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 B . 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 C . 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性质 D . 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8、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因为

A . 发动叛乱的反动军官是法西斯分子 B . 英法纵容德意对西班牙的干涉 C . 德、意法西斯直接派兵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D . 德、意法西斯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9、从下列两幅图片中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埃塞俄比亚军队缺乏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 

②埃塞俄比亚军队没有屈服于法西斯势力 

③国际上大力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④埃塞俄比亚皇帝寻求国际干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10、下图所示战争由于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参与,被称为“小二战”。在这场战争中


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

②德、意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③苏联派出“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④美国商人向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是 (    )
A . 法国 B . 西班牙       C . 埃塞俄比亚 D . 中国
12、德、意、日法西斯能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反苏联和反共产国际的需要 B . 对付英、法、美的需要 C . 法西斯相同的本质和共同利益的需要 D . 进攻西班牙的需要
13、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 B . 埃塞俄比亚军民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C . 英法姑息纵容意大利侵略,国联拒绝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 D . 埃塞俄比亚皇帝领导了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4、二战是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其中局部战争是指(     )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②1935年10月,意大利对非洲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③1936年,德意法西斯借口反对“共产国际威胁”干涉西班牙内战④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掀起全面抗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5、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 . 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 . 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 . 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 . 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16、下列关于 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 ”隐患 B . 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C . 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 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17、德国希特勒独裁对民主政治制度所造成的最大冲击体现在(     )
A . 强化思想控制 B . 实行一党专政 C .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 . 迫害犹太人
18、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的目的有(     )

①形成对法国的包围 

②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③获得西班牙重要的战略资源 

④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     )
A . 缺少国际援助 B . 国内外法西斯的勾结 C . 军事装备落后 D . 英法的绥靖政策
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 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矛盾 B . 人民群众不满动荡的局势转而支持极权政治 C . 三国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 D .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日意要联合起来最终对付英法和美国?

(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日意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三例)。

2、欧洲列强对西班牙内战采取的不同做法

材料1:“在西班牙进行的武装干涉,不仅是最好的军事锻炼,而且是极好的政治活动。我们巩固了我们在英法的战略生命线上的地位,我们在地中海地区进行武装干涉的最主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德国将军莱希劳语

材料2:法西斯政府和西班牙民族政府,在反对共产主义——它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威胁着欧洲的和平与安全的——共同斗争中团结一致,……将在所有涉及两国特别是要求他们配合行动的涉及地中海西部的问题上协调自己的行动……               ——引自意大利·西班牙秘密“协定书”(1936年11月)

材料3:英国统治集团认为:“如果让现在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有益的朋友。”    ——引自《世界现代史》上册

(1)据材料1、2,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2、3,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总人口近一千万,分属于五十多个不同的部落,部落酋长统治着部落,自成一个小王国,实行地方割据。居民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生活极其贫困。同时,奴隶制仍然存在,每个大封建主都拥有大量奴隶,有的多达数千。只有一些家庭手工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工业。海尔·塞拉西国王改革遭到严重的阻力,成效不大。1935年,当意军发动侵略时,全国35万军队中只有不到1万人受过新式训练,全部武器装备只有200门野战炮,500挺机枪和不能用于实际作战的13架老掉牙的飞机,很多战士手中连老式步枪都没有,不得不用大刀、长矛去同武装到牙齿的意大利侵略军作战。

材料二  毛泽东: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  ——《论持久战》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分析。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

材料2: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    

 ——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

材料3:双方一致同意,排除实行(对意大利的)军事制裁,不采取任何海上封锁措施……

——英法两国1935年9月公告

请回答:(1)材料1、2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英国的支持。实质上是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

(1)材料1、2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造成了什么后果?

(3)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镇,1937年曾遭到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基于悲愤,创作了这幅名画,按照毕加索的解释,它表现了愤怒、暴行和死亡。

材料二 协议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坚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格尔尼卡的悲惨遭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当时的世界大国对西班牙的命运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3)材料三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这一协定的签订与德日的侵略扩张有何关系?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