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 . 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 . 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 . 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 .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C .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D .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3、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这两次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①受绥靖政策的影响

②法西斯军队发动突然袭击

③直接决定了法西斯同盟失败的命运

④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4、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 . 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 . 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 . 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 . 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5、“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
A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B .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C .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D .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6、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
A . 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 . 通过了《租借法》 C . 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D . 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7、在1942年1月于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   )

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消除了

③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③④
8、苏德战争初期,苏军遭到了惨重损失。其原因不包括(   )
A . 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B . 军事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C . 主力部队部署失当 D . 大规模机械化没有组建
9、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 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 C . 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 . 苏联参战加强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10、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
A . 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 . 德国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即“不列颠之战” C .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1、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

①促使美国朝野彻底放弃孤立主义情绪 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达到最大规模 ③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④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2、下列不属于德国为苏德战争做的精心准备的是(  )

A . 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形成 B . 攻占南斯拉夫和希腊 C . 拉拢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D . 建立“东方战线”
13、

近卫内阁上台后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止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上等铁屑等物资。这(   )

A . 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成因素 B . 大大缓解了苏德战场的压力 C . 标志着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D . 促成了《大西洋宪章》发表
14、“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对丘吉尔这段演说的正确解读是(   )

①演说发表在慕尼黑会议召开之时          

②丘吉尔旨在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③对希特勒入侵苏联感到极为不安          

④倡导各国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侵略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④
15、

下图是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幅宣传画,其主旨当是(  )


A . 打败同盟国集团 B . 反对共产主义 C . 联合对抗法西斯 D . 建立联合国
16、《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现实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在现代国际文件中,该宪章首次提出的主张是

A . 维持世界和平 B . 保障民族自决 C . 尊重国家主权 D . 消除世界贫困
17、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取消禁运条款,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一法案实际上是

A . 美国援助苏联卫国战争的法律依据   B . 使西班牙法西斯化的“绥靖政策” C . 美国控制西欧实施全球战略的标志    D . 为英国购买美国军火量身定做的“特别通行证”
1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 . 《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B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 《开罗宣言》的发表 D .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19、

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炮筒上分别绘有英、美、中、苏等国的国旗。通过这幅宣传画,我们可以感知到

A . 协约国力图瓜分世界和称霸,是导致世界大战的原因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C .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 D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20、“二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了,再把水龙带收回就是了。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 . 实施《租借法案》 B . 签署《大西洋宪章》 C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签署《开罗宣言》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图为1941年流传于美国的海报《美国,睁开你的眼》,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材料二  194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修正法案》,废止了其中关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规定。截止到战争结束,陆军人数由战前的500万扩展到1000万人;海军由不足50万人扩展到460万人,拥有的各类舰只由几千艘增加到91000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陆军航空队服役人数由30万扩展到230万,作战飞机由1500架增加到70000架

——《轮椅总统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海报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征兵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3)历史如何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重要经验的?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

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