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三台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调历史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

是 (  )

A .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行对外开放
3、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 稳定物价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三大改造
4、祖国大陆实现解放和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胜利 B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西藏和平解放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 遵义会议 B . 新中国成立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7、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8、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 . 董存瑞 B . 邱少云 C . 黄继光 D . 罗盛教
10、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 .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1954年,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

A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 B . 进行三大改造 C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第一部宪法 D . 制定《共同纲领》
12、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造成图中B点到C点经济下滑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3、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雷峰 D . 焦裕禄
14、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主产合作社的兴起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D .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5、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6、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

A . 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 . 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 . 保障人民参政议政权利 D .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17、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 . 珠海 B . 厦门 C . 汕头 D . 深圳
18、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19、2012年,习近平赴深圳考察,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号召。20年前,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姓“资”姓“社”等一系列思想困扰的事件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大跃进的发动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20、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某校8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

1949年“中国新生”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缔造者是谁? “中国新生”的伟大意义何在?

(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民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0世纪的最后20年“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是谁?在“复兴之路”上,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未来】就实现“中国梦”,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中学生应该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

2、201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9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展览二:领导风采】

            

        A                                       B

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

(3)【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写出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4)【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重点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深刻教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三台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情调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