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 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B . 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C . 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D . 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2、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 B . 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C . 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 D . 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
3、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某次登陆作战示意图,有关这次战役实施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执行了德黑兰会议的决议 B . 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 C . 标志着盟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 D . 德军首次陷于盟军两线夹击中
4、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甲国支持乙国占领东欧;乙国应丙国要求,对日本宣战;丙国则同意甲国继续保有香港。这里的甲、乙、丙依次是(    )

A . 英国  苏联  美国 B . 英国  苏联  中国 C . 美国  苏联  英国 D . 美国  英国  中国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部分大国领导人在一些地点举行了四次重要会议(下图),其先后顺序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①④③
6、1945年《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八)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十)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7时(重庆时间)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1972年中日建交公报宣布:“……(日本国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据此可知(    )

①从国际法的角度规定了二战后的日本领土范围

②明确规定要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的战犯

③包含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及战犯必须要依法审判

④日本否定侵略就是事实上否定战后的国际秩序

⑤日本挑起领土争端就是破坏了中日邦交的基础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7、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二战的顺利结束。以下属于英美盟军军事行动的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 ②易北河会师 ③诺曼底登陆 ④冲绳岛战役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8、

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领导人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的合影。这次会议的最主要议题是

A . 战后共同处置德国 B . 成立联合国 C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 共同对日作战
9、

下图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发行的第6期战争公债的宣传海报。依据海报信息,判断这张海报的制作可能不早于

A . 1941年底 B . 1943年初 C . 1944年底 D . 1945年初
10、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

①1919年巴黎和会    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    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    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1、1943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讲道: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A . 中途岛海战 B . 柏林会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库尔斯克会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有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 . 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 . 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 . 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3、

二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该会议是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14、二战中某一重要国际法文件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通过该文件的是

A . 雅尔塔会议 B . 波茨坦会议     C . 德黑兰会议 D . 开罗会议
15、

观察右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 . 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 . 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D . 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16、1943年5月,英美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彻底胜利,为下列哪一项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A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 . 西西里岛登陆 C . 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 . 发动柏林战役
17、由于英国的支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此举是

A . 肯定法国为打败法西斯所作的重大贡献 B . 作为对法国战争损失的补偿 C . 让法国再次强大借以恢复经济 D . 借法国牵制德国的重新强大
18、下列战役,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在军事上相互支持的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②诺曼底战役 ③中途岛海战 ④柏林战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9、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② ④ ③ C . ① ③ ② ④ D . ③ ④ ① ②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的联合行动有

①发表《大西洋宪章》  ②组织阿拉曼战役

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实现易北河会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漫画

材料二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

——摘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之间的关系,并简述图2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成果内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雅尔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片一为诺曼底登陆)            (图片二拍摄于1945年苏联)

(1)依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1944年?它有何影响?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是哪三人?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

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开罗宣言》

材料二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其抛出的一系列公然否认历史、颠倒黑白的言论,招致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批评。在发表“侵略定义未定论”而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后,安倍非但没有收敛,反而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1)依据材料一,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