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予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①
2、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  )

A . 中书省一礼部一虞部 B . 门下省一刑部一虞部 C . 枢密院一户部一虞部 D . 尚书省一工部一虞部
3、

观察图,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时期的史实是(  )

A . 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B . 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已奠定 C .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 . 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
4、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

A . 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 . 强调入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C . 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D . 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5、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 . 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 . 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 . 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 . 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6、下列选项中对表的正确解读是(  )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2

 12.84

A .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 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门岸的开放 C .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清政府放宽没厂限制 D .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7、

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如图是一张“月份牌”,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  )

①服饰变革   ②交通变化  ③女性地位   ④礼仪革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8、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  )

A . 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B . 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 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极大提高 D . “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
9、1694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 B .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 C . 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D . 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享有相应权利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B

亚历山大二师签署“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

D

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

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A . A    B . B    C . C    D . D
11、美国“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这说明(  )

A . 各州的自主权被剥夺 B . 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 C . 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 D . 总统行政权力被扩大
12、“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 . 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 . 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 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 . 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二、解答题 (共3小题)

1、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如图为出土的两  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材料三  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1)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2)分别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社会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需要用辩证、综合视角去审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两派争论情况


怀疑论者

肯定论者

争论1

《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事物如:印刷术、汉字、长城、茶、筷子、缠足等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记》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

争论2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

马可•波罗当时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不会被记入史籍。同时期罗马教皇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

争论3

《行记》记载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所载史实不符

《行记》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争论4

各种印刷术的《行记》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他可能只到过波斯,可能从波斯史料抄来

《行记》原稿已经遗失。由人代笔流传下来,加上翻译和多次转抄,抄本近200个

共识

西方世界对中国较为全面的了解始于《行记》,并引发海外探险,推动中西交流

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995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认为:“将来,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们视为突出的事件也许不是两个集团之间斗争的结束。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这场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这场运动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