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 . 北宋后期 B . 南宋前期   C . 南宋后期 D . 北宋前期
2、“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 . 程咬金 B . 李世民 C . 魏征 D . 秦叔宝
3、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①李冰      ②文成公主     ③玄奘     ④鉴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 . 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5、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 . 辽夏向宋称臣 B . 北宋割地求和 C .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 .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6、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7、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

A . 铁木真 B . 元昊 C . 完颜阿骨打 D . 阿保机
8、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扬州 D . 成都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

A . 隋朝大运河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
11、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他是(    )

A . 唐玄宗 B . 唐太宗 C . 隋炀帝 D . 武则天
12、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

A . 灌溉田地 B . 耕种田地 C . 鼓风冶铁 D . 纺织丝绸
1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首领是(    )

A . 皮罗阁 B . 骨力裴罗 C . 松赞干布 D . 尺带珠丹
14、唐朝的诗歌非常的繁荣,至今流传下来的还有5万多首,在众多的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杜牧
15、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 集中军权 B . 集中行政权 C . 集中财权 D . 集中司法权
16、抗金名将岳飞的主要活动是(    )

A . 北宋初期 B . 南宋时期 C . 北宋中期 D . 北宋末期
17、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②④⑤③① C . ①②⑤④③ D . ②①③⑤④
18、“苏湖熟、天下足”,这说明宋朝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的是(    )

A . 黄河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太湖流域 D . 淮河流域
19、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

A . 端午节 B . 中秋节 C . 春节 D . 元宵节
20、元朝时创立、现在还在实行的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的制度是(    )

A . 行省制度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分封制

二、填空题 (共3小题)

1、①“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所提到的“忠骨”是指      ,他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对联中所提到的“佞臣”是指       

③这副对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出自      之口,他是      人。

3、宋代杰出的词人中,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的是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的是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是      

三、综合题 (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重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中的“苏湖”分别指什么地方?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4)概述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