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9小题)

1、“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2、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 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中国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 统一蒙古草原 B . 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 . 建立蒙古国 D .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4、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莫须有”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 . 文天祥 B . 戚继光 C . 林则徐 D . 岳飞
5、毛泽东《 沁园春·雪 》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 赵构和铁木真 D . 赵构和忽必烈
6、“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 隋炀帝 B . 隋文帝 C . 宋太祖 D . 唐太宗
7、《地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    )

A . 筒车 B . 耧车 C . 水排 D . 曲辕犁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 南宋与金对峙 B . 宋辽对抗 C . 北宋与金对峙 D . 宋夏和议
9、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

A . 汉朝政府 B . 唐朝政府 C . 宋朝政府 D . 元朝政府

二、判断题 (共3小题)

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

A . 正确 B . 错误
2、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

A . 正确 B . 错误
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独爱之如一”,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圣者莫过于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和称号。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根本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3、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教材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兴旺:主要名窑有            和哥窑。

③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地区。

(3)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