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共25小题)
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郡县制
2、科举制度是一种( )
A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 . 监督官吏的制度
C . 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
D . 发展教育事业
3、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 )
A . 唐朝
B . 隋朝
C . 秦朝
D . 汉朝
4、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等称号与哪一制度有关( )
A . 皇帝御赐
B . 九品中正制度
C . 科举考试制度
D . 察举制度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
A . 房玄龄、杜如晦
B . 姚崇、宋璟
C . 卫青、霍去病
D . 宋濂、郑和
7、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种姓制度
8、如果你是隋朝时期的一名政府官员,你会通过哪种途径来选拔官员( )
A . 世袭
B . 举荐
C . 考试
D . 捐官
9、对完善科举制做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0、唐朝科举制最重要两科是( )
①进士 ②秀才 ③明经 ④诗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饮茶之风,风靡全国是在(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南北朝
D . 唐朝
1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科举制
13、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 参加科举考试
B . 辛勤耕作
C . 作战立功
D . 经商致富
14、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
A . 汉武帝时
B . 魏晋时期
C . 隋文帝时
D . 隋炀帝时
15、“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 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 .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 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16、科举制度是一种:( )
A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 . 监督官吏的制度
C . 通过门户高低划分官吏级别的制度
D . 发展教育事业
1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 . 中央集权制度
B . 科举制度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度
18、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 . 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 . 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 . 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19、殿试开创于( )
A . 隋炀帝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2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
A . 秦朝、唐朝
B . 唐朝、唐朝
C . 隋朝、隋朝
D . 隋朝、唐朝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属于太宗皇帝首创的是什么?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唐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在形成之初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出身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6岁时金榜题名。他不禁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
(1)根据材料回答,唐朝举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你知道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3)科举考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4、某同学善于思考总结,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能够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3)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4)民族:契丹。人物()。功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5)民族:党项。人物()。功绩:统一西夏。
(6)民族:女真。人物()。功绩:会宁称帝,建立金权政。
(7)物质生活:唐朝时,()之风在全国盛行;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
(8)精神生活:在宋代,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2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