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物理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








杠杆种类 | 构造 | 应用举例 |
省力杠杆 | L1<L2 | 钳子 |
费力杠杆 | L1>L2 | 钓鱼竿 |
等臂杠杆 | L1=L2 | 天平 |
区别 | 概念 | 举例 |
实像 |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 小孔成像 |
虚像 |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像 | 平面镜成像 |
物态 | 有无一定形状 | 有无一定体积 |
固态 | 有 | 有 |
液态 | 有 | 无 |
气态 | 无 | 无 |
物态变化 | 过程 | 吸放热 |
液化 | 气态变成液态 | 放热 |
升华 | 固态变成气态 | 吸热 |
凝华 | 气态变成固态 | 放热 |
二、不定项选择(共18小题)
有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A和小铁块B.如图所示,将A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浸入深度为h1;再将B叠放在A上,A浸入深度变为h2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 | 铁 | 铝 | 铜 | 煤油 |
ρ/(kg/m3) | 7.9×103 | 2.7×103 | 8.9×103 | 0.8×103 |
c/[J/(kg•℃)] | 0.46×103 | 0.88×103 | 0.39×103 | 2.1×103 |
长l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 | 0.096 | 0.027 | 0.017 | / |
过程 方法 |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现象 |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音调越来越 . | |
问题 讨论 |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
现象 结论 |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蜡烛移至图中a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 .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 (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 |
方法 | 研究光现象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理 讨论 | 若蜡烛的像出现在了光屏的上半部,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未调至 . |
过程 现象 |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三种不同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发现小车在 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慢 | |
结论 方法 | 若 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题 讨论 | 利用上述器材,再增加一个小木块和一把刻度尺,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比较木块被推动的 ,由此得出物体的动能与 的关系. |
现象方法 |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发现探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向水中加盐,发现高度差变大,这说明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有关. 实验中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问题讨论 | 在开口的空矿泉水瓶的侧壁和底部扎几个小孔,用手将其压入水中,发现水从各个小孔涌入瓶中,说明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
装置 | 小雨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 . | ||||||||||||||||
图象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小灯泡的I﹣U图象 .
| ||||||||||||||||
方法 |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问题讨论 | 将实验中的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 . |
方法 | 小雨由电流的磁效应联想到:“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小雨提出问题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 |
结论 |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在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电能. | |
问题讨论 | 把上述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换成电源,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据此制成了 . |
小雨在运动场上经历的几个场景如下,请你从中挑选一个,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①同学们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主席台上的标语;
②为了防止打滑,小雨穿了一双鞋底花纹更明显的运动鞋;
③小雨买了一盒冰镇饮料,用吸管的尖端刺破封口,喝完饮料后他感到很凉快.
解释场景 : ,所以会有这个现象.
小雨要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材料的关系”,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器材 | 木楔、细沙 (请从下列器材中选取2项,填写字母序号) A.质量相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 B.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和木块; C.刻度尺 | ||
实验步骤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数据记录表格 |
|
已知黑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请在黑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填上光学仪器,并标明凹透镜焦点F的位置.
如图甲所示,小雨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150N时,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100N. 为了提起物体A,他增加了滑轮个数,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并利用它将物体A在空气中匀速提升了2m,求小雨做的功是多少?
归纳式探究﹣﹣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表一:
次数 | m/kg | q/C | U/V | v2/(m2•s﹣2) |
1 | 2×10﹣30 | 1.6×10﹣19 | 1 | 1.6×1011 |
2 | 4×10﹣30 | 1.6×10﹣19 | 1 | 0.8×1011 |
3 | 4×10﹣30 | 3.2×10﹣19 | 1 | 1.6×1011 |
4 | 2×10﹣30 | 1.6×10﹣19 | 3 | 4.8×1011 |
表二:
v2/(m2•s﹣2) | y/m |
0.8×1011 | 3.6×10﹣2 |
1.6×1011 | 1.8×10﹣2 |
4.8×1011 | 0.6×10﹣2 |
7.2×1011 | 0.4×10﹣2 |


每个星球对在它表面附件的物体都存在引力,引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叫作引力系数,用g表示,我们学过地球的引力系数g地=10N/kg.对于每个星球来讲,下列公式成立:R2g=GM,其中R为星球半径,g为星球引力系数,M为星球质量,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N•m2/kg2 .
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L,太阳半径为R,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请你推导出太阳的引力系数g日= .
小雨想利用电磁继电器自制一种“超重报警器”.要求:当物重达到150N时,电铃响报警,反之绿灯亮显示正常.他找来以下器材:电磁继电器(部分电路已接好),轻质硬刻度尺、电铃、绿灯、滑轮各一个,线绳和导线若干,一根轻质硬弹簧,一端已经固定,另一端连接触点P,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与触点P、M之间的距离相等,弹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N.
请利用上述器材帮小雨制作“超重报警器”在虚线框中完成装置设计,并简述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