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莎士比亚:“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公平正义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愿望 B . 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C . 公平正义是绝对的,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D . 维护公平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2、从2016年开始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这表明我国(    )

A .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 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C . 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建设 D .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3、对个人而言,公平就是(    )

A . 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 B . 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C . 每个人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同样的 D . 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同样的
4、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通过有利于(    )

①促进社会公平              ②确保所有人无后顾之忧  

③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坚持公平正义,就要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明辨是非的依据是(    )

A . 个人主观好恶和利益 B . 委曲求全于“权势” C . “随大流”人云亦云 D . 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6、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受到刑事处罚。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    )

①自觉明辨是非     ②依法行使权利    

③自觉履行义务     ④维护言论自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对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正确认识的是(    )

①从众心理有助于克服固执己见           ②从众心理也可抑制个性发展  

③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时会造福社会   ④要克制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8、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②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④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同时,也会受到其带来的影响,很多中小学生都成了十足的“手机控”。告别“手机控”我们应该(    )

A . 明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 B . 依法行使权利,规范自己言行 C . 丰富业余生活,培养高雅情趣 D . 克服从众心里,杜绝手机上网
10、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阅读、下棋都可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这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途径是(    )

A . 对新事物的好奇 B . 幽默的生活态度 C . 从众心理的需要 D . 丰富的文化生活
11、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它们的区别是(    )

①表现形式不同   
②实现方式不同 

③调整对象不同   
④达到的目的不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关于犯罪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犯罪都由刑法明确而具体地作出规定 B . 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C . 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 . 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3、下列关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B . 人民法院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 C . 在我国,对刑事案件侦查都是由公安机关负责的 D . 在公安机关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
1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的意思是(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②权利和义务可以相互抵消

③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④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相互依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洛克:“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1)什么是教养?

(2)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3)有教养的人,必定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作为公民,我们应履行哪些义务?

2、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12届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民法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和公布体现法律哪些特征?

(2)《民法总则》第一条体现法律有哪些作用?

(3)材料表明宪法和民法总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