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提倡节俭 B . 爱民如子 C . 善于纳谏 D . 勤于政事
2、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土,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 . 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 .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 .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 .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 . 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
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6、“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妨碍了中外往来
7、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都是短命王朝。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修建长城 B . 开通大运河 C . 法律残酷 D . 统治残暴
8、隋朝末年,有位商人通过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美丽富贵的牡丹花招来沿途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你认为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在(    )

A . 永济渠沿岸 B . 通济渠沿岸 C . 邗沟沿岸 D . 江南河沿岸
9、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    )

A . 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 B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肯定 D . 心胸狭窄,打击敌对官吏,愧为人君
10、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主要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房谋杜断 D . 开创科举
11、唐太宗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

①完善三省六部制②重视进士科考③妥善处理民族关系④严格考核官吏政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2、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点是(    )

①政治比较清明  ②边疆得到巩固  ③大力发展殿试  ④国力比较强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某位著名诗人写的对联。这位诗人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孟浩然
14、唐朝时期,人们发明了一种工具,它“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工具的用途是(    )

A . 播种 B . 灌溉 C . 冶铁 D . 织布
15、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诸如长安等繁华的大都市。当时的长安城(    )

①规模宏伟     ②布局严整     ③商业繁荣     ④市坊合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他是(    )

A . 唐太宗 B . 唐玄宗 C . 唐高祖 D . 武则天
17、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遣唐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访 B . 日本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和亲结盟 C . 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跟随遣唐使来华 D .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等传回日本
18、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为了求取佛经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19、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中后期的唐朝,可通过阅读下列哪本书来了解印度半岛的情况(    )

A . B . C . D .
20、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的是(    )

A . 那烂陀寺 B . 唐招提寺 C . 云冈石窟 D . 龙门石窟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技术创新】

材料二:

【和同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请回答: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材料一这句话对该皇帝有何启示?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材料二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三中的“公主”是谁?

2、唐朝时期名人辈出,请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人物。

(1)“房谋杜断”——            

(2)敢于直言的谏臣      

(3)唐玄宗统治前期的两位贤相            

(4)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      

(5)被誉为“画圣”的著名画家      

3、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们共同企盼的目标和结果。我国隋唐时期的许多制度和政策,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元素。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说出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的名称。

(2)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3)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制度。

(4)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重要工程。

(5)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

(6)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