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 5g B . 6.7g C . 15g D . 20g
2、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 . 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 . 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3、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蜡烛的燃烧 B .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 . 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严禁燃放烟花爆竹;②大量植树造林;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④一次性塑料杯、方便袋的大量使用⑤禁止使用煤、石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5、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 . 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C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 D . 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6、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 .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X的化学式是FeS2 B . X是由铁原子和硫原子构成 C .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 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
7、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物质组成

B.物质构成

高锰酸钾、锰酸钾﹣组成元素相同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物质性质

D.物质变化

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镁、铝、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去油污﹣化学变化

洗洁精去油污﹣物理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8、分离、除杂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离CO2、CO混合物时,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 , 分离出CO,再向该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B . 要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可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C . 只用一种试剂无法把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三种溶液区分开 D . 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KOH、Na2SO4、CuSO4、MgCl2鉴别出来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A

B

C

D

Ca(OH)2

CO2

H2

Fe

Na2CO3

NaOH

O2

HCl

H2SO4

CaCl2

CuO

CuSO4

BaCl2

AgNO3

HCl

NaOH

A . A   B . B   C . C   D . D
10、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经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制取氧气   B . 稀释浓硫酸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粗盐过滤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2个氢原子      ;②硫酸根离子      

③氧化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符号“3H2O”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2”表示      

2、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做化肥,但不能作为      (填字母序号)使用.
(4)铁质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2)降温能使      (填“甲”或“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可采取      的方法;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 . 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B . 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 . t2℃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D .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B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有某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一种用途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②③④⑤五个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1)【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            (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3)【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0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试计算:
(1)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