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

下边的示意图主要表明了法律与道德        的区别。(  )

A . 表现形式 B . 实现方式   C . 调整的范围 D . 规定内容
2、“如果你伸出一千只手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会伸出一千只手帮助你。”这是舞蹈《千手观音》的主题。用这一主题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以说明(  )

A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B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同的 C . 公民先享有权利,后承担义务 D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
3、初中生刘某在放 学回家的路上移走了路段上的一处施工指示标志。被巡警发现后,将其带进派出所,受到了严厉批评,还被罚款100元。事情传到班上,有人认为民警对他的处罚太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在下面的评议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刘 某的做法不对,但属于道德问题,不牵扯法律 B . 移动指示标志的行为当然违法,如果后果严重,其行为就构成犯罪 C . 刘某破坏公共安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受罚 D . 刘某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违法,我们都应吸取教训
4、幽默是一种生活情趣。一段幽默的话语能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下列属于用幽默方式表达出来的是(     )

A . 你看看你的衣服,怎么穿得这么脏 B . 个子矮好,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C . 回家把你的衣服洗干净 D . 你个子太矮了,多难看
5、人的力量有大小,智力有差距,每个社会成员最终的地位、财产都不相同,但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 在所有的社会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它获得的这些地位和财产 B . 把获得这些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C . 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尽可能多的地位和财产 D . 维持社会成员之间因力量、智力大小而产生的地位、财产的差距
6、当一位上流社会的太太在大谈流行的好处时说到:“流行的就是好的。”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立即反驳道:“难道连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某种事物的流行肯定有其合理性 B . 追逐流行的事物是有情趣的表现 C . 我们要学会鉴别,不盲从 D . 不紧跟流行的事物会使我们落伍
7、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几位同学对休闲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休闲意味着外出旅游和欣赏音乐,要花钱才能实现 B . 任何休闲方式都会对人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C . 只有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才有可能享受休闲的快乐 D . 休闲不只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8、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对之,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 . 可以先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 . 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 . 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 D . 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9、一位诗人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对面走过来的评论家相遇。这个对诗人有成见的评论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我恰恰相反。”诗人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对此,你不同意(    )

A . 没有教养的人就会变得骄狂、自负、愚蠢 B . 这位诗人机智的回答中反映出了他幽默的生活情趣 C . 文明礼貌体现着诗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D . 这位诗人不懂得尊重别人
10、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因为(    )

A .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B . 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 法律与道德都是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D . 法律与道德存在着严格的区别
11、违法行为是指(    )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

②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

③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④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A . 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③④
12、“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支有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果把我国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团的指挥。”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    )

A . 宪法是一切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B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 D .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3、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人身自由权利

③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④宗教信仰自由

A . ①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下列对“有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开会不迟到、与朋友约会准时到达 B . 对朋友的承诺积极兑现、说话算话 C . 不强调个人的特殊、也不有意变现自己的优越感 D . 掩盖自己的不足、伪装自己
15、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是非。那么我们分清是非的依据是(    )

A . 个人好恶 B . 个人愿望 C . 个人利益 D . 法律和道德
16、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

①正在内地中学读书的西藏藏族学生

②生活在美国的美籍华人

③在我国监狱中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④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④
17、某市一位中学生买了本印有“最喜欢的国家:台湾”字样的信笺。发现问题后,他及时向报社记者投诉,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查处生产信笺的厂家。该同学的行为说明他(    )

①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②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③喜欢管闲事,自找麻烦     ④敢干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8、关于好奇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②好奇心往往把我们引上歧路

③对自己好奇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④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9、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反映了(    )

①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他人

②在接人待物中,要真诚,讲究诚信

③文明用语能使人交往和谐

④激烈与狂躁容易引发矛盾,提倡尊重与温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0、如果小王进了网吧玩游戏,并因此上瘾,结果会是(    )

A . 学习越来越好 B . 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C . 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D . 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A . 正确 B . 错误
2、维护正义,也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   )

A . 正确 B . 错误
3、吸食毒品一旦上瘾,就无法戒除。(  )

A . 正确 B . 错误
4、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

A . 正确 B . 错误
5、公平总是相对的。所以,对于实际生活中不公平现象,我们只能听之任之,自认倒霉。(    )

A . 正确 B . 错误
6、拥有高学历的人一定是有教养的人。(  )

A . 正确 B . 错误
7、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也可以不履行。(  )

A . 正确 B . 错误
8、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要求。(  )

A . 正确 B . 错误
9、读书、绘画、下棋、麻将都是高雅的生活情趣。(  )

A . 正确 B . 错误
10、情趣,是通过人的言语、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以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而越来越经不起冲击。振奋人心的是:2009年1月2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做出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被判处无期徒刑;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法律的那一特征?

(2)“三鹿”事件后,相关负责人受到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2、个体运输户张某,少年丧失父母,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初中,随后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为表现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退役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张某买了一辆卡车,当了个体运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又被评为纳税积极分子,后来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干部的好评,并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

(1)张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2)张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基本义务?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公民应该树立怎样的权利和义务的观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基米德在洗澡中无悟出了浮力原理,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富兰克林用风筝扑捉到雷电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材料二:《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你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中,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有人说:“只要有了好奇心,就一定能够产生发明创造,就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3)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好奇心?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