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可发生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B . 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C . 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 . 若1molRO3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
2、关于 F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B . 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C . 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 D . 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3、类推的思想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和铝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和铝钝化 C .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 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氢气
4、已知原子序数为a的ⅡA族元素X和原子序数为b的ⅢA族元素Y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的量值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a=b﹣1 B . a=b﹣11 C . b=a+25 D . b=a+30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 . 玻璃和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可用于漂白,其漂白原理相同 D . 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 B .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C . 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D . 将C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7、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SiO32+H2O+CO2═H2SiO3↓+CO32 B . 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l2+OH═Cl+ClO+2H2O C . 硫酸铝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 D . 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HCO3+H+═H2O+CO2
8、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H

2He

Cl2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分子数

电荷数

A . A   B . B   C . C   D . D
9、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特殊电池,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
A . B两电极没有活动性差别,不能构成原电池 B . A电极是负极,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 .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的绿色电池 D . 外电路中电流由B电极通过导线流向A电极
10、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 , 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 .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2E1=E2 B . 2E1>E2 C . 2E1<E2 D . E1=E2
11、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 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B . F离子结构示意图  C . 次氯酸电子式  D . 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12、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氯水+1 mL CCl4 ,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NaBr溶液+氯水+1 mL CCl4 ,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 , 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试管和胶头滴管 B . 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萃取剂 C .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 D . 上述三步实验能很好的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13、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1和0.1mol•L1 .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设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0.15 mol•L1 B . 0.225 mol•L1 C . 0.35 mol•L1 D . 0.45 mol•L1
14、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 , 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锌为正极,石墨为负极②锌为负极,石墨为正极③工作时,电子由石墨极经过外电路流向锌极④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5、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 . 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 B . 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 . 碳化硅:砂纸、砂轮 D . 分子筛:吸附剂、催化剂
16、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 .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B . 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 .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D . 单质分别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17、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密度大于水).下列装置中不适宜作NH3的尾气吸收的是(   )
A . B . C . D .
18、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够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小题)

1、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2、根据问题填空: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      (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银    D.玻璃    E.聚丙烯塑料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3)为了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Ⅱ所示制取NO的装置.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见图Ⅲ),合理的是      (填选项代号)

3、关于X、Y、Z三种元素,有以下五点信息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

③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 , 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试写出Z的元素符号      ;化合物XZ的电子式:      ,X2Y的结构式      
(2)用电子式表示XZ的形成过程      
(3)写出信息⑤中的化学方程式      
(4)X2、Y2和KOH溶液一起可以构成新型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5)已知拆开1mol X﹣X键、1mol Z﹣Z键、1mol X﹣Z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43KJ、432KJ,计算反应X2(g)+Z2(g)=2XZ(g)的△H=      KJ/mol.
4、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Ⅰ.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名称).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仪器A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此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 中干扰试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