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 . 开采可燃冰时要防止甲烷泄漏 C . 提倡同学们短距离出行时骑自行车 D . 大量生产石灰乳吸收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盐酸可用于生产金属氯化物和药物 B . 铁粉用于食品包装中双吸剂 C . 石墨用于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材料 D . 熟石灰用于改良强酸性土壤
3、如图所示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测量溶液的 pH C . 取固体药品 D . 熄灭酒精灯
4、青少年缺钙引起佝偻病,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 钙单质 B . 钙元素 C . 钙分子 D . 钙原子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放热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放热 C . 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因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 D . 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同时观察到固体明显变少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来水是通过沉淀、过滤、蒸馏等操作制得的 B . 日常生活中,居民通过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用活性炭净水时没有除去水中的微生物、矿物质
7、如图是某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单元格中 22 表示 22 个钛原子 B . 图示微粒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所以是原子 C . 钛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元素 D . 该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小于中子数
8、燃烧正旺的煤炉越扇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扇蜡烛会将灯芯处热的石蜡蒸汽扇走 B .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 .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使煤炉里煤燃烧更旺 D . 扇蜡烛时可带走一部分热量,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9、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宁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B . 单宁酸是由 76 个碳元素、52 个氢元素和 46 个氧元素组成 C .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9:23 D . 单宁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0、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 .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 称量时使用的砝码因生锈缺了一部分,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D .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50mL 的量筒量取 42.5mL 蒸馏水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 10℃时,可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20%的甲、乙溶液 B . 恒温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甲、乙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 . 30℃时,用质量相同的甲、乙分别与足量水配制饱和溶液,结果甲配得的饱和溶液质量大于乙 D . 2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在一起,所得溶液对两种溶 质而言,均为不饱和溶液
12、物质 A 和 B 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注意:图示中没有表示物质间的微粒数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 B 为氧化剂 B . 生成的 C和D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1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该反应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3、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Zn粉中含少量的ZnO: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 . Zn(NO32溶液中含少量AgNO3:加入过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 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 CaCO3 固体中含少量 Na2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14、根据实验目的,判断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取样蒸发,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残留

B

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

取样灼烧后闻气味

C

鉴别氧气和空气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D

鉴别生铁和钢

取样后,将固体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 1:向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铁粉 B . 图 2:铜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完全反应 C . 图 3: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 图 4: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同学们假日到外地游玩,亲近自然,在游玩活动中,遇到一些衣食住行方 面跟化学有关的问题,请你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1)同学们准备的下列服装主要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1)
A . 羊毛衫 B . 涤纶连衣裙 C . 腈纶运动衣
(2)他们准备的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        (填序号). (2)
A . 用碳酸钠代替小苏打除去发酵面团中的酸 B . 霉变的米粉、花生、面包 C . 用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的食品 D . 食盐腌制的咸鸭蛋、咸猪肉
(3)他们准备的食谱如下:主食﹣﹣馒头和水;配菜﹣﹣卤香瘦猪肉、油炸花生米.从 营养合理搭配的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富含(填一种营养素)      的食物会 更好.
(4)他们在居住的宾馆房屋内看到一个木炭雕塑,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

(CH2O)、苯(C6H6)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木炭的      性.

(5)他们看到几个农民欲将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混用,他们赶忙制止,其原因是      
(6)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汽车.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填 序号)      

2、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 能源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为使煤燃烧更充分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粉碎后燃烧,还应保证燃烧时有充足的      . 煤燃烧时排放出气体有多种,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是            
(2)身边的化学物质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喷灌、滴灌的方法给作物补 水可以节约用水.

②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氯化钠,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冷 却结晶”),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选填“分子”、“原子”、“离 子”).

(3)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①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过量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成      色.

③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资源和防止污染,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发现固体总质量没有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铜.

3、某同学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判断瓶内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填序号)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已满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C.气泡从瓶口向外逸出时,氧气已满

(2)①制取气体时相对于 B 装置,使用 C 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序号)

A.可以方便加液体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用 C 和 D 组装制备二氧化碳气体,C 应与 D 中的导管      (填“a”或“b”)相连,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气体和残留溶液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将实验中得到的气体直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加热,结果 溶液没有变回紫色,你认为可能原因是      .你建议甲同学应在气 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之前将气体先通入装有饱和      (选填序号)溶液的洗气瓶 处理,然后再通入石蕊溶液中.

A.氢氧化钠B.碳酸氢钠

②乙同学对反应后的残留溶液的成分进行研究,对残留溶液中到底有无氯化氢的探究中 设计了下列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B.取样,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样,先加几滴氯化铜溶液,再滴加 NaOH 溶液,观察是否立即产生蓝色沉淀 D.取样,向溶液中直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4、下面是兴趣小组同学对暴露在空气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1]:

该氢氧化钠固体有没有变质呢?

[进行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用足量的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含有 Na2CO3

(2)

[提出问题 2]:

如何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呢?

[进行实验 2]:乙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按如下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分析]:

(1 )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步骤②的操作有搅拌 和过滤,搅拌的作用是      

(2 )证明步骤②中已达到 Ca(OH)2溶液过量的目的,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a.取少量滤液 B,向其中通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

b.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石灰水,无白色浑浊

c.取少量溶液 B,向其中再加少量浓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浑浊

(3)为获得纯净的氢氧化钠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        、过滤.

(3)
A . 蒸发结晶 B . 降温结晶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流程中的 Ca(OH)2 溶液可以用稍过量的 Ba(OH)2 溶液代替,代替后的主要优点是       

(4)
A .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钡溶液可以减少溶液中水的量,以提高蒸发浓缩的效率,并节约能源. B . 只有氢氧化钡才能除去杂质
(5)[实验拓展]:如何测定久置的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呢?

从一瓶久置的烧碱中称取了 20g,干燥后剩余固体固体质量为 19g,完全溶于蒸馏水 中配成 100g 样品溶液,现取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充分反 应后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项目和次数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样品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氯化钡溶液质量(g)

10

15

15

3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1.97

3.94

3.94

X

表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6)请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保留具体解题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