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功在当代.为了保护环境,你认为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大量砍伐森林,作为燃料代替燃煤.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③使用风力、水力发电代替火力发电.④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A . 只有②③④⑤ B . 只有①③④⑤ C . 只有①③⑤ D . ①②③④⑤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整理的化学规律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3、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 B . 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 . 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 D . 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B . KClO3、KCl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 . 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5、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快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

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水壶中的水垢: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③冰箱中的异味:可放活性炭吸附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D.化学与工农业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③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用石油产品生产合成纤维 

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A . A   B . B   C . C   D . D
7、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 .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 .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木棍变黑

硫酸有强酸性

C

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无色溶液一定是酸

D

向某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该物质一定含CO32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②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A . 上述图象只有2个正确 B . 上述图象只有3个正确 C . 上述图象全部正确 D . 若将②中的纵坐标改为固体总质量,该图象也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变化趋势

二、填空简答题(共4小题)

1、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序号). (1)
A . 酸雨 B . 温室效应 C .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的重要途径.如钠碱循环法是利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 , 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甲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      B.(填“<”或“>”).

②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      

A、85.8    B、86.8    C、92.1    D、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吸附;        ③消毒;④蒸馏,没有用到的是      .(填序号)
(2)天然降水中会溶解部分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正常雨水的pH      7(选填“>”或“=”或“<”).
(3)用自来水烧水的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      
(4)为了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碘酸钾与氯酸钾性质相似,试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5)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消耗的化石燃科主要是指煤,石油和      (填化学式).
(6)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民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瘦肉,食盐等.上述原料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7)蒸馒头和炸油条时,下列物质既可以除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的是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    ②碳酸氢钠.
4、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反应④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它的一种俗称是      ;说出它一条用途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也不可以用手直接拿药品

B.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然后再放到天平左盘称量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为保证液体体积的准确,应将称好的食盐倒入量筒中溶解

D.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必须用蒸馏水清洗方可放回原瓶

E.蒸馏时为防止暴沸,可在烧瓶内放几块碎瓷片,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下端进上端出

F.眼睛里不小心溅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立即滴加稀盐酸中和

G.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节约药品,停止加热后应立即停止通一氧化碳

H.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管中

2、

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1)①仪器a的名称是      ;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      (选填“前”或“后”)放置.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③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Ⅳ.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气体的速度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④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较平稳的产生.请从实验目的、原理、原料、装置、操作等方面思考后,具体阐述每个实验中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3%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黄铜”是铜、锌合金,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质量均为56g)

烧杯+稀盐酸质量

139g

129g

129g

加入黄铜样品质量

20g

24g

20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质量

158.8g

152.8g

148.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他制取的氢气的质量是      
(2)计算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