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B . 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一定是1 C . 催化剂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 D .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不可能为10
2、 15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 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 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 .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3、已知钍 Th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 Th→ X+ He,生成的X是与Mg同主族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X的推断错误的是(   )
A . 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 B . X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C . X的碳酸盐难溶于水 D . X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
4、下列关于化学观或化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必须控制富含氮、磷污水的排放 B .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C .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HClO4可以类推出氟元素也存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FO4 D . 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原因是空气中的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发生反应产生的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教案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B .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即18个族 C . 短周期是第一、二、三、四周期 D .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是七个周期
6、根据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CH3﹣CH2﹣NO2 和 H2N﹣CH2﹣COOH B . H和D C . 甲烷和正丁烷 D . 红磷和白磷
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 HClO B . Ba(OH)2 C . Na2O2 D . Ar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CO 2分子比例模型: B . S 2的结构示意图: C .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 D . HCN分子的结构式:H﹣C≡N
9、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均为ⅠA族元素,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 B . 单质的还原性:Li>Na>K>Rb>Cs C .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D . 由Li到Cs,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10、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 .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C . 单质的密度逐渐降低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1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
A . 原子半径:A>B>C>D B . 原子序数:d>c>b>a C . 离子半径:C2>D>B+>A3+ D . 单质的还原性:A>B>D>C
1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 由金属A和金属B构成的原电池,电子由A流向B C . 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 D . 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13、已知元素Se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Se的原子序数为34 B . 单质Se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SeO3 C . 可形成Na2SeO3、Na2SeO4两种盐 D . H2S比H2Se稳定
1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B .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 . 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Ba(OH)2
15、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R为短周期元素,其中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R

W

A .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R>Y>X B . 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C . 根据元素周期律t可以推测W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W2Y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D . 氢化物熔沸点:H2R>H2Y
16、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则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B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C .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 . 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7、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反应

装置图

或图象

实验现象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18、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如果将硫酸换成橙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B .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C . 锌是负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19、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变大 B . 该反应中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C .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2、H2和NH3三者的浓度一定相等 D . 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可适当提高N2的浓度
20、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 . 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D .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

1、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B组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 .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 . 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 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浓盐酸

MnO2

NaBr溶液

氧化性Cl2>Br2

B

浓氨水

碱石灰

Al2(SO43溶液

Al(OH)3具有两性

C

浓硫酸

Na2SO3

FeCl3溶液

SO2具有还原性

D

稀盐酸

Na2CO3

Na2SiO3

非金属性:C>Si

A . A B . B C . C D . D
3、金属铈(58Ce)常用于制作稀土磁性材料,可应用于制造玻璃、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已知:Ce4++Fe2+═Ce3++Fe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IIIB族 B . Ce、 Ce是同素异形体 C . 铈能溶于H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e+4H+=Ce4++2H2 D . 铈的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
4、X、Y、Z、M、N、q皆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性:N>Q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M>Y>N C . 简单离子半径:Q>N>X D . 原子序数:Z>M>X>Y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 .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 . 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三、非选择题Ⅱ卷(共4小题)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参照元素①一⑨在周期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元素⑤、⑧、⑨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元素①④⑨形成原子个数比1:1:1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写出元素⑤和⑧形成原子个数比2:1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元素⑤和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②的单质与⑧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有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6)写出一个方程式,证明元素⑧的非金属性比元素⑨弱:      
2、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X为正盐,A、C、D均为无色气体,且气体C的水溶液显碱性.

(1)用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X的化学式为:      ,X中含有化学键类型为      ;A的电子式:      ;G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4)过量的Fe粉与G的稀溶液反应,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问题填空:
(1)现有如下A、B两反应:

A:2NaOH+H2SO4=Na2SO4+2H2O,B:Zn+H2SO4=ZnSO4+H2↑;

则A,B反应能设计成为原电池的是      (填“A”或“B”).

(2)某原电池示意图如图1,则该电池负极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      

(3)若该电池反应过程中共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4)为了研究Fe与稀H2SO4反应的速率,某同学通过如图2实验装置测定反应中生成的H2体积,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曲线,在该实验过程中发现锥形瓶温度升高.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0~t1、t1~t2、t2~t3各个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产生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      ;该实验过程中收集到气体最多的是在      时间内.

(5)为了减缓该反应的速率,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5)
A . 向H2SO4溶液中加蒸馏水 B . 将Fe片改成Fe粉  C . 向H2SO4溶液中加Na2SO4溶液 D . 向H2SO4溶液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
4、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清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的是黄绿色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浓盐酸表现了      性.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离子方程式为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