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M | N | y | |
A | 水 | 氧化钙 | 溶液的温度 |
B | 水 | 氢氧化钠 | 溶液的pH |
C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氯化钠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 硫酸铜溶液 | 铁粉 | 溶液的质量 |
二、解答题(共6小题)
①“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 .
②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仅有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代替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①X的数值为 .
②“11”指的是 .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a.Mg b.Fe c.Ag d.Zn
①C与D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 种.
①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标号,下同)和 .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2CO2═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端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 .
[实验2]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③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3]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④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 .
【实验结论】
⑤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的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