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氯原子:Cl2 B . 氧化铝:AlO C . 钙离子:Ca+2 D . 钾元素:K
3、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 . 红磷 B . 干冰 C . 氯酸钾 D . 食盐水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 B .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5、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小明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

A.安全知识

B.生活常识

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②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①铁锅表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生锈

②用铅笔芯粉末使铁锁开启灵活

C.除去杂质

D.元素与人体健康

①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粉末

②滴加氯化钙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①缺氧﹣﹣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A . A   B . B   C . C   D . D
6、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 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C . 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 . 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7、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分别加热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分别加适量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C

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观察溶液颜色

D

鉴别烧碱溶液和石灰水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①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B . ②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 .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二、解答题(共5小题)

1、对下面四个常见的化学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分解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

置换反应:2CuO+C 2Cu+CO2

复分解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化合反应:2H2+O2 2H2O

请从以下各项中选择恰当的内容,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分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组成(或结构);⑥物质的总质量;⑦元素的化合价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量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      有关.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有经验的农民都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实验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4)
A . 储量丰富 B . 燃烧值大 C . 清洁、无污染 D . 易于开采.
4、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5、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1)
A . 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 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写出气体“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两种仪器是      (填名称);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发生装置.
(3)利用仪器③与⑦可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时,气体应从仪器⑦的      (填“a”或“b”)端通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2、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4)【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 , 合理的解释是: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氯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也有较高的医用价值.工业上用废铁屑和含硫酸的废液来制取硫酸亚铁,变废为宝.现用5.6t铁屑与100t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铁屑只和废液中的硫酸反应),请你计算:
(1)可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2)所用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