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

A .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 . 地理位置重要 C . 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 交通十分发达
2、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    )

A . 唐朝势力强大 B .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唐太宗本人的素质 D . 唐朝繁荣的经济
3、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4、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頫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5、唐宋元对外政策的共同特征是(    )

A . 对外扩张 B . 对外开放 C . 资本输出 D . 闭关自守
6、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7、“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 .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 .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 . 建立元朝 D .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8、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宋代交通发达,邸店很多 B . 达官贵人乘轿普遍 C . 宋代人们多用牛车、驴车 D . 宋代人们多骑马
9、先后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为“达赖班禅”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    )

A .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B . 顺治帝和康熙帝 C . 康熙帝和乾隆帝 D . 嘉庆帝和道光帝
10、“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 郑和 B . 渥巴锡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11、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 荷兰 B . 日本 C . 英国 D . 葡萄牙
12、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千金方》 C . 《本草纲目》 D . 《水经注》
13、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14、兼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朝书法家是(    )

A . 董其昌 B . 徐渭 C . 柳公权 D . 吴道子
1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

A . 隋印《金刚经》 B . 唐印《金刚经》 C . 唐印诗集 D . 《梦溪笔谈》
16、“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

A . 对日本的影响 B . 对新罗的影响 C . 对天竺的影响 D . 对波斯的影响
17、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

A . 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 . 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 . 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 . 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18、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

A . 山西大同 B . 陕西西安 C . 河南洛阳 D . 甘肃敦煌
1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李春——赵州桥 B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C . 宋应星——活字印刷术 D . 李时珍——《本草纲目》
2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 . 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①藏族在唐朝时称      

②唐朝时,为加强与藏族地区的友好关系作出贡献的两位公主:            

③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的朝代:      

④清朝在西藏设置的机构:      

(2)请举出清朝时期,中国为巩固国家统一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三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是让人与群体、阶层、集团、事务、自然界、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帮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良性互动的状态。

请回答:

(1)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形成?(请写出两点)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唐朝时期,反映“人与人(君臣)”和谐相处的1个事例。

②隋朝时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筑成就。

③唐朝时期,体现“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城市设计

④唐朝时期,体现“不同民族、国家”和谐关系的乐舞

(3)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下面两幅图片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消极影响?

(4)上述探究过程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3、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

(2)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

(3)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4、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政治制度的改革】

材料一: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2)【经济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3)【萌芽出现】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4)【政策解读】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三体现了乾隆帝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下,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活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2)根据材料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3)此项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