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四中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卷(3月份)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3小题)

1、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读图,完成下题。

(1)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    )

(1)
A . a B . b C . c D . 都不是
(2)图乙中,a 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    )

(2)
A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如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1)
A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2)
A .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 更多的休闲时间 C . 更高的收入 D . 更优的自然环境
3、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下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
A .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 .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 .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 .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2)
A .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 .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 .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 .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5、

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 . 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丙 C .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 .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2)图b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关于图a、图b对应情况判断合理的是(  )

(2)
A . 甲国处于B年份 B . 乙国处于A年份 C . 丙国处于C年份 D . 丁国处于D年份
6、甘肃玉门,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现在又因油而废.1939年这里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但现在,玉门的石油没有了,人也走了,现在的玉门老城区,空置房屋成片拆毁,大街上路人寥寥,一派残败景象,它成了一块弃地,玉门化身“郁闷”.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玉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1)
A . 生态环境因素 B . 经济因素 C . 政治因素 D . 社会文化因素
(2)从玉门城市的兴衰,可以看出(  )

(2)
A .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B . 自然环境决定人口合理容量 C . 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条件的影响 D .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7、中新网2009年8月28日电据联合早报网报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许多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国民人数将近6 060万的英国也无法幸免.据此回答下题.

(1)虽然英国老龄化严重,但其人口数量却大量增长,据官方数据显示,在未来10年里,英国的人口将达到6500万,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1)
A . 英国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B .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 . 大量外籍移民的迁入 D . 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2)人口增长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2)
A . 填补了英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 . 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C . 减缓就业压力 D . 有利于减缓老龄化进程
8、2009年1月2日起,CCTV﹣1黄金剧场51集平民传奇巨作《走西口》大戏登台,该剧描述了民国初年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据此回答下题.

(1)民国初年,山西人“走西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山西省( )

(1)
A . 人口稀疏  B . 土地肥沃 C . 旱涝灾害频繁   D . 大量征兵抗战
(2)当山西等内地省份向西部地区大量移民时,西部地区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

(2)
A . B . C . D .
9、

如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

A . 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 . 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 . 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 . 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10、

如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1)
A .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2)
A . B . C . D .
11、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如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下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1)
A . 西北多东南少 B . 南多北少 C . 东北多西南少 D . 均匀分布
(2)若A地人口密度大于周边地区,其原因不可能是(  )

(2)
A . 水源充足 B . 资源开发 C . 交通便利 D . 地势高峻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回答下题.

(1)P点之后,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1)
A . 农村死亡水平高 B . 农村劳动力流出 C . 城市人口寿命长 D . 城市生育水平低
(2)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诸多压力,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是(  )

(2)
A . 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B . 控制老年人口数量 C . 接受外来移民 D . 鼓励生育
13、

如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1)
A .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 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2)
A . 从广西流往广东 B .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 从湖北流往重庆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

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材料二: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三 如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从材料三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      .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材料一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3)结合材料二分析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实施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

2、

能否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我国国家的兴衰.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1)~(4)题.

(1)图示地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      (变大或变小).

(4)根据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四中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卷(3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