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十五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 .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2、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 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 . 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 . 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3、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 . A   B . B   C . D . D
4、二氧化氯是自来水消毒剂,如图为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y、z、w均为化合物 B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 氯元素在物质y中显﹣1价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B

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铜

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C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水 C . 常温下,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D .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请回答:
(1)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水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1)把150g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则需要加水      g.

(2)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 , 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水分子变成水合氢离子的过程描述不合理的一项是       (填字母编号). (2)
A . 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 B . 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 此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许多发达国家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下列证据中属于支持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的有       (填字母编号). (3)
A . 二氧化氯对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B . 二氧化氯不会与有机物反应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C . 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D . 二氧化氯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小,在低温和较高温度下杀菌效力基本一致 E . 二氧化氯pH适用范围广,能在pH值为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得到红色溶液的是      (填试管序号,下同);有盐和水生成的实验是      
(2)实验中有明显现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液,该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后某试管内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向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试管内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滴加稀盐酸至mg时,静置试管,试管内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为      
2、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分析、计算题(共1小题)

1、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表,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      ,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      
(2)a的数值为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浙江省杭州十五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