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3小题)

1、

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

A .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巩固了统治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
4、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 . 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5、唐太宗把下图中的人物喻为“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提倡节俭 B . 重视人才 C . 勤于政事 D . 善于纳谏
6、“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黄巢起义
7、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 “苏湖熟,天下足”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无徽不成镇”
8、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9、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10、

小王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画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②①④
11、“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

A . 陈胜 B . 刘邦 C . 黄巢 D . 李自成
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 . 秦朝  隋朝 B . 秦朝  唐朝 C . 秦朝  宋朝 D . 秦朝  明朝
13、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4、“祝您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这条贺年短信所引用的皇帝均属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5、《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    )

A . 地主 B . 农民 C . 早期资本家 D . 早期雇佣工人
16、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 . 政局的稳定方面 B . 社会的安定方面 C . 经济的繁荣方面 D . 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17、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A . 浙江、广东 B . 安徽、山西 C . 山西、江苏 D . 广东、福建
18、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成果奖获得的最高奖项。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1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 . 《天工开物》 B . 《农政全书》 C . 《本草纲目》 D . 《齐民要术》
20、

为纪念下图中的人物,《光明日报》曾作如下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他是(    )

A . 宋应星 B . 黄宗羲 C . 顾炎武 D . 王夫之
2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该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该艺术形式是什么(    )

A . 唐诗 B . 京剧 C . 宋词 D . 元曲
22、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

A . 实行闭关政策 B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 . 实行文字狱
23、某导游在介绍故宫内一景点时说:“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 . 清军机处 B . 秦丞相府 C . 唐尚书省 D . 明朝内阁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边疆管理】

【科技文化】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15世纪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宋元时期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

(1)图一反映了哪一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何影响?到明朝演变为什么形式?

(2)图二反映了哪一制度?在图中我们今山东省阳信县归哪一机构管辖?

(3)图三,图四实物资料与我国当今哪一地区有关?为巩固统治,清朝在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该朝代为有效地管理此地区,设置了哪一机构?

(4)请举例说明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古代发明。

(5)【感悟历史】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也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的辉煌。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杰出高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史实,你有哪些启示?

3、

认识历史人物,了解他们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简述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事迹分别是什么?

(2)如果给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事迹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应是什么?

(3)图四中人物有何事迹?他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4)图五中的人物之所以得到人们肯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中华境内的各民族相互交往,联系密切,共同缔造了华夏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典型事例。唐朝的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2)清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3)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4)起到清朝第二政治中心作用的是哪些地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