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潮解 B . 除锈 C . 吸附 D . 金属生锈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   )
A . 硬度大 B . 不能导电 C . 化学性质稳定 D . 熔点低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 . 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D . 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4、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这一项是(   )
A . 牛奶 B . 素炒豆角 C . 鸡蛋羹 D . 小米粥
5、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 (NH42HPO4 B . CO(NH22 C . K2CO3 D . Ca3(PO42
6、用水作试剂,不能将下列物质区分开的是(   )
A . 浓硫酸、稀硫酸 B . 碳酸钙、碳酸钠 C . 氯化钾、氯化钠 D . 硫酸铜、硫酸钠
7、下列除杂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

A

Fe

Zn

稀盐酸

B

CO2

H2O

氢氧化钠溶液

C

Cu

CuO

稀硫酸

D

Na2SO4溶液

Na2CO3

氯化钡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A . Zn、CuCl2 B . Na2SO4、H2O C . H2、O2 D . CaCO3、H2O
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 . 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 C . 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 D . 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10、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1 )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 )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 )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 . (1) B . (2) C . (1)(2) D . (2)(3)
11、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绒,内充为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羊毛和合成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 . 合成纤维的耐腐蚀性比纯羊毛好 C . 纯羊毛为纯净物 D . 纯羊毛和合成纤维不能用燃烧法区别
12、根据下表中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解度

20℃

80℃

NaCl

36

38.4

KNO3

31.6

169

A . 20℃时,在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31.6g硝酸钾 B . 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C . 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 . 80℃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
13、将金属Cu投入金属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B>Cu>A B . A>Cu>B C . B>A>Cu D . A>B>Cu
14、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 . 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 .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 .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15、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
A . 蔗糖  无水硫酸铜 B . 食盐  生石灰 C . 还原铁粉  生石灰 D . 烧碱  生石灰
16、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s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氢气泡多少

++

++++

+++

+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17、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4

4.84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 .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18、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 . 某物质一定温度时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9、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
A . 二氧化锰 B . 氢氧化钙 C . 氯化钠 D . 硫酸
2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 .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 . 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 . 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 .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二、理解与应用(共6小题)

1、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填图下序号):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分布在地壳中的是      

2、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A.2KOH+SO3=K2SO4+H2O; B.2HClO=2HCl+O2↑; C.H2CO3=H2O+CO2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其中“ ”、“ ”和“ ”分别表示三种原子.

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      (填序号).

(2)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中涉及到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均填化学式).
(3)从A、B两个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10g/100g水(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当温度由T3﹣T2时,甲溶液由A﹣B的变化是      (选填“由饱和一不饱和”或“由不饱和——饱和”)
(3)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B﹣C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确定我国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标识.

(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      . (填字母) (1)
A . 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 B . 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 . 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 D . 将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到农村去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名称),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的排放,使      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减少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      ;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
(5)“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许多重点城市中相继开展,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意义,你认为有      (举出一个方面)
5、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6、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测得溶液温度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1)根据曲线讨论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      

(2)若某同学提出“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与10%盐酸反应,以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此提议是否合理?为什么?答: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      
(2)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      
(3)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2、请阅读下面的“节目单”并回答问题

(1)“水”变“汽水”所用的A、B两种无色溶液可能是      
(2)“水”变“牛奶”的“魔术”可以通过许多化学反应来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列举一例      
(3)老师观看了同学们的化学“魔术”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刚和小华所用的试剂中A和C、B和D分别属于同类物质的溶液,则把小刚和小华变完“魔术”后的甲烧杯中的澄清溶液全部注入乙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推测甲、乙烧杯中的成分.

可能出现的现象

甲烧杯中的成分

乙烧杯中的成分

      

      

      

      

      

      

四、分析与计算(共2小题)

1、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C6H8O6

每片100mg,含Vc10%

一日**次,每次2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1)“Vc”中含有      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      次;

②当“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3)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      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表明“Vc”受热时易被破坏,那么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10.0g稀盐酸(足量)的烧杯(烧杯质量也为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25.7

25.6

25.5

2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      克,这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是多少?(精确到0.1%)
(2)钢的类型分为:含碳质量(C%)0.03%~0.3%为低碳钢;0.3%~0.6%为中碳钢;0.6%~2%为高碳钢.假设残留在烧杯中的黑色固体全部是炭,则这种钢属于      
(3)有同学提出:灼烧可使钢中的炭变为CO2挥发掉,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很多.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