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设计实验 D . 得出结论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 O     B . Al   C . Fe D . Si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蜡熔化 B . 镁带燃烧 C . 滴水成冰 D . 瓷碗破碎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B . 森林火灾发生时,可开辟出隔离带以尽快灭火 C .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 D . 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净化后的空气是纯净物 B . 氧气的质量占空气质量的78% C . 空气是混合物 D . 空气是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下列人体所缺营养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缺氟会引起龋齿 B .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 缺硒会引起骨质疏松易骨折 D .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7、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NH4NO3 B . KCl C . CO(NH22 D . KNO3
8、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9、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易晒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 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酒精混合所得酒精溶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分子间有间隙 D .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10、锰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属于金属元素 B . 核内中子数为25 C . 核外电子数为30 D . 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4.94%
11、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B . “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C .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D . “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 . 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4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 ①木炭 B . ②氮气 C . ③浓硫酸 D . ④氢氧化钠溶液
14、蔬菜、水果中大多含维生素C(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长期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 B .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 1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5、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40gNaCl溶液 B . 40℃K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C . 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16、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纯铜的硬度大于黄铜;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番茄汁的pH;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7、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②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A . 上述图象只有2个正确 B . 上述图象只有3个正确 C . 上述图象全部正确 D . 如果将②中的纵坐标改为固体总质量,该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变化趋势
1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   )
A . B . C . D .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倾倒液体   C . 读取液体体积   D . 点燃酒精灯
20、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根据问题填空:
(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氢分子      ;②氮气      ;③4个氢原子      

④硫酸根离子      ;⑤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将下列物质前面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石墨  b.活性炭  c.金刚石  d.氮气

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②可用于做干电池电极的物质是      

③可用于食品包装中作防腐剂的是      ;④能用于冰箱除气味的物质是      

(2)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选择,如表是豆浆中一些成分的平均含量.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A

含量(%)

96.0

1.8

0.7

1.1

0.01

0.03

0.0005

0.015

豆浆的营养表中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      (选填“五”或“六”)类营养素,人体缺少表中的      元素会引起贫血.聚乙烯塑料五毒,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等,有的商店用保鲜袋盛装豆浆,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材料

(3)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 (3)
A . 食用霉变的花生 B . 倡导大家不吸烟 C .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实验中可以用      鉴别硬水和软水.
4、金属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上留有明显的痕迹,说明      
(3)如图,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溶液甲一定有硝酸铜

B.溶液甲一定有硝酸锌

C.固体乙一定会有银析出

D.在溶液甲中滴加盐酸,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在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氢气产生

②若乙中含有铜、锌、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此时取固体乙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类型为      反应.

5、已知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仪器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收集氧气可用E装置是因为      
(3)用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制备甲烷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      装置进行收集.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 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

相铜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 和H2O

与盐酸反应

反应

反应

均产生CO2 , 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1)【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 1

方案一: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 否则为碳酸钠.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待测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      

pH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試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方案四:如阁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白色固体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2)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了解依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      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的性质.

四、分析与计算(共1小题)

1、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