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风怒         三      茅   挂        塘      

           广           大        突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      

高者挂罥长林梢          俄倾风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长夜沾湿何由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      

3、杜甫,字      ,唐代伟大的      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员外郎,故世称      

4、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四川,在      西郊浣花溪旁建了这座“茅屋”,后人把这里叫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6、根据提示,默写学习过的杜甫诗歌中的名句。

a      ,一览众山小。 (《望岳》)

b吴楚东南坼,      。 (《登岳阳楼》)

c      ,恨别鸟惊心。 (《春望》)

二、理解问题(共8小题)

1、用“//”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2、指出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说说这些词语运用效果怎样。

3、作此诗时,诗人只有49岁,但他却用“老无力”形容自己,你怎么看?

4、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结合此诗,说说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评价。

5、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8、除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诗人留下“忧国忧民”的名句?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

(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四、延伸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杜甫《蜀相》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首、颔、颈、尾四联的内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试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