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20 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4小题)

1、 《己亥杂诗》选自       , 共350首。作者       , 号定庵,      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2、“浩荡离愁白日斜”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       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        , 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己亥杂诗》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4、《己亥杂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5、《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      

6、《己亥杂诗》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7、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       ,       ”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8、《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9、《己亥杂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11、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 . 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 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 . 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 离愁中解脱出来。 D . 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12、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 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 .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13、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 .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 “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14、对《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 . 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 . “落红”一句,从字面上理解:花成泥,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从内涵上理解,表达了一种奉献精神。

二、问题理解(共4小题)

1、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2、诗人常托物言志。如龚自珍以“落红”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几句具有这一特点的诗句。

3、请你说说对《己亥杂诗》三、四句的理解,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三、比较阅读(共1小题)

1、完成下列题目。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      字,乙诗则着眼于      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      春之景,乙诗写的是      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20 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