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5小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爱阅读”行动寄语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读书爱好的关(jiàn)      时期,爱上阅读,就有了一个不会(kū)      竭的快乐源泉,有了一个不会背(pàn)      的忠实朋友。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但在你们的人生(lán)      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理想﹣﹣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的读者。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3)       ,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智者乐水,      ”。(《论语 雍也》)

(5)子曰:“       , 小人长戚戚”(《论语 述而》)

(6)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在夕阳降落时仍不见归人而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7)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

(8)温籍作家林斤谰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厚的作品。现在,他虽然已离世,但“林斤谰短篇小说奖”的设立,仍给后人以文学精神的激励和滋养,这正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宾客大宴             

②每至晴初霜             

③长跪而之             

④肉食者 , 未能远谋             

4、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陶后有闻           为人知 B . 慕圣贤之道        开卷有 C . 富贵,无相忘     一丝不 D . 管夷吾于士        世闻名
5、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
A .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 .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 .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 .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牡蛎

[俄国]契诃夫

       ①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②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③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④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⑤“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⑥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⑦“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⑧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A碰碰  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⑨“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⑩“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⑪“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⑫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⑬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⑭“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⑮“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⑯“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⑰“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⑱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⑲“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⑳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㉑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㉒“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㉓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㉔“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㉕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读契诃夫》

       ①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②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③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④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⑤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⑥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⑦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1)【初读感知】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1)
A . 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 . “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 C . 在“我”的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 D . “我”在饭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2)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3)【细读品析】阅读《牡蛎》第⑧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牡蛎》第⑫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5)【联读发现】结合《读契诃夫》第②段,探究《牡蛎》第⑳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握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

(6)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垠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自州门而

      

②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

      

③亭下南一堂颇雄

      

一郡之最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
A . 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 .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 . 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 . 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共1小题)

1、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暑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以“历练 感悟 超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申报一项,并填写申报理由。

要求: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4年××中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表

申报人基本情况

姓名

×××

性别

×

班级

×年级×班

申报类别

(限报一项)

A.图书馆义工  B.义卖助贫  C.环保小卫士  D.社区服务

申报理由

(从实践目的、自身条件等方面说明)

      

五、写作(共1小题)

1、根据要求作文。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

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

凝视自己的生活,遥望另一个地方,我们思潮涌动,我们好奇神往……

    那么——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是生活的变奏,是内心的召唤,是精神的指引。

请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不得抄袭本卷中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