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年12月16日,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在河南省辉县裴寨社区拉开帷幕.粉条由红薯粉芡加工而成,粉条中含有的丰富营养素是(   )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油脂 D . 维生素
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外国.下列发明和技术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制陶瓷 B . 火药爆炸 C . 蚕丝织布 D . 冶炼金属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合金、溶液、水 B . 合成材料:塑料、橡胶、羊毛 C .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锌、钠 D . 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乙酸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B .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是因为铁能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 C . 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 煤球制成蜂窝状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 .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 . 30℃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置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 . 30℃时,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甲的质量大于乙
7、甜蜜素是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式C6H12NSO3Na.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由六种元素组成 B .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 . 甜蜜素是由24个原子构成 D . 甜蜜素的燃烧产物可能有NO2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燃烧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 B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灼热的铜丝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C .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用无色酚酞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 .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紫色石蕊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9、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pH明显增大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水) B . 稀盐酸(石灰石) C . 碳酸钠溶液(氯化钙) D . 氯化钠溶液(稀硫酸)
1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 .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 .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11、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A . 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 . 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 . 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 . 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2、能在pH为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 . FeCl3、CuSO4、HCl B . BaCl2、NaNO3、NaOH C . CaCl2、Na2CO3、AgNO3 D . K2SO4、NaNO3、NH4Cl
13、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乙装置中气球无变化(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CO2

B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C

稀盐酸和Na2CO3

硫酸铜溶液和铁粉

D

H2O和NH3

稀盐酸和锌粒

A . A   B . B   C . C   D . D
14、天平两边的托盘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烧杯,再将等质量的铝和铁分别加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天平不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铝的一侧 B . 若天平不平衡,则两个烧杯中的酸一定有剩余 C . 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金属均有剩余,则天平平衡 D . 若反应后两烧杯中的酸均有剩余,则天平一定平衡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现有C、H、O、N、Cl、Na、K几种元素,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盐是      
(2)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的物质是      
(3)可做农作物的复合肥料,且不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2、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      (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由图可知,该实验中,与电源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该实验说明了      
4、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 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2)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5、一定条件下,2.3g乙醇与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水、2.2g二氧化碳和物质X,则X的质量是      ,该反应中氧气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A.实验前要先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操作方法是      

B.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可加入      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三、简答题(共4小题)

1、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1)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2)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的组成时什么?
(3)不考虑过滤时滤液的损失,溶液甲和混合溶液相比,溶液质量增大还是减少?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      .
(2)下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3、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硝酸铵、硫酸铵和尿素,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物质区分开来.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4、在实验室中可选择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3)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别中,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填序号). (3)
A . 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 . 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C .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

1、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到的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许多反应.
(1)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在溶液中都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2)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写一种即可),其固体物质可用来做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氯化氢气体   D,二氧化硫

(3)食盐是一种常见的盐,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4)为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甲、乙两位同学选择一下试剂进行实验:甲同学使用氢氧换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乙同学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设计不合理的同学的理由是      
(5)50g稀盐酸与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