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城区五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 B . 氯化钠,苏打,NaCl C . 氢氧化钠,纯碱,NaOH D . 碳酸钙,生石灰,Ca(OH)2
2、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2g A2与80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   )

A . 8g B . 18g C . 28 g D . 80g
3、下列各组的溶液混合,有化学反应发生,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BaCl2、HCl、Na2CO3 B . K2CO3、NaNO3、KOH C . MgCl2、H2SO4、NaOH D . NaOH、H2SO4、HCl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5、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 . CuSO4溶液 B . CO2 C . CuO D . H2SO4
6、实验室现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B . 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C . 称量前游码未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氯化钠 D . 搅拌后,氯化钠充分溶解,玻璃棒带出少许溶液
7、测得某溶液中仅含Cu2+、K+、Cl、SO42四种离子,且离子的数量比为Cu2+:K+:Cl=3:4:6,则SO42:Cl 的比值是(   )
A . 3:2 B . 1:3 C . 1:8 D . 2:5
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 B . 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C . 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 . 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可先滴加足量的Mg(NO32 , 静置后再滴加少量AgNO3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 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 B . 观察Cu(NO32溶液 C . 观察Na2SO4 D . 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稍稍加热,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然后可看到铁钉表面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2、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一定有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2)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

请写出固体物质B中杂质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3)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 , 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是      

(2)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 , 打开K2 , 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 , 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注:D瓶溶液能吸收CO2

四、分析计算题(共3小题)

1、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下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      (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      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      ,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图.

(1)当加入      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图中V=      mL.
(2)请计算:

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

3、将 31.45g 氯化钠和氯化钡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足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1)图中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2)生成沉淀的质量.
(3)求恰好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城区五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