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认识不科学的是( )
A . 可以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B . 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C . KNO3属于复合肥料
D . 缺铁易得贫血症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天然气作燃料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生石灰作干燥剂
D . 氧气用于炼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硝酸铵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B . 水污染都是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的
C . 电解水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 . 常温下,pH<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4、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5、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量取浓硫酸
B .
稀释浓硫酸
C .
装生锈铁钉
D .
倾倒稀硫酸




6、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青蒿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90:11:40
D . 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 .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 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 .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8、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镁的金属元素
B . 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D . 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电子变成Mg+2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鉴别双氧水和水﹣﹣分别加入MnO2
B . 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入酚酞试液
C .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观察颜色
D . 除氧气中的水蒸气﹣﹣通入装有稀硫酸的洗气瓶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
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 .
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B框中的物质属于 (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或“单质”).
(2)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 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燃烧时冒出浓厚的 .
②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在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②在t℃时,把20g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金属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1)
A . 铂金饰品
B . 铁锅
C . 铝导线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工业上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与CO在高温下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探险战士”﹣﹣盐酸勇闯化学迷宫,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入口→ → → →出口(请用序号填写).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个.
(3)下列物质中,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无法“闯过”这个迷宫的是 (填字母) (3)
A . Ca(OH)2
B . H2SO4
C . CuSO4 .
5、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1)Ⅰ.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仪器的名称是 .
(2)如用装置A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用装置B制取氧气,往长颈漏斗中倒入的液体药品是 ;如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
(3)小明用装置F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改进实验最大优点是 .
(4)Ⅱ.粗盐提纯中得到的“精盐”常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假设只有CaCl2一种),为得到更纯净的氯化钠,同学们做了如下处理:
操作b的名称是 .
(5)步骤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6)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如何证明经过步骤②后过量的Na2CO3已除尽?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8)若不考虑损耗,经过上述处理得到的精盐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质量,原因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