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一)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块制成冰雕 B . 石油蒸馏制得汽油 C . 泥土烧成瓷器 D . 瓷碗破碎
2、空气中,主要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碳﹣氧循环”有关的气体是(   )
A . O2和CO2 B . H2O和CO2 C . O2和N2 D . CO2和N2
3、为补充维生素C,医生可能会建议该同学饮食中适量增加(   )
A . 面食 B . 植物油 C . 瘦肉 D . 蔬菜、水果
4、小红家里的花卉叶黄株矮,农业技术人员说植物生长缺氮和磷,那么小红应购买下列哪一种化肥回家施用(   )
A . NH4HCO3 B . CO(NH22 C . K2CO3 D . (NH42HPO4
5、如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名称

肥皂水

菠萝汁

柠檬汁

泡菜

pH范围

9.5﹣10.5

3.3﹣5.2

2.0﹣3.0

3.4﹣4.0

A . 肥皂水 B . 菠萝汁 C . 柠檬汁 D . 泡菜
6、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不锈钢厨具 B . 陶瓷餐具 C . 塑料保鲜膜 D . 棉质口罩
7、2017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旨在关注废水,并改善收集和处理废水的方式,实现废水安全再利用.下列做法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
A . 家庭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排放 B . 工业用水尽可能循环利用 C . 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 D . 在乡镇普及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8、一种新型氮化碳(C3N4)材料,它比金刚石还坚硬,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
A . 5 B . 3 C . ﹣3 D . 2
9、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金刚石 B . 氢气 C . D . 硫酸铜
10、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D .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1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两个氧分子:2O B .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C . 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一个钙离子:Ca+2
12、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 B . 硬水和软水可以肥皂水来鉴别 C . 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 水是最常见的良好溶剂
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 铁锈在稀硫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 .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含有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 .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 .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5、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利用饱和食盐水依次吸收氨和二氧化碳最终制的碳酸钠等产品,该法的主要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方法制得的是火碱 B .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 .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1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给液体加热 B . 测溶液的pH C . 稀释浓硫酸 D . 蒸发食盐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溶剂分别为CuSO4和H2O.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猜想使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离子可能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3)“H2O”中数字2的含义是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2)氮气常用作保护气体,原因是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作燃料时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3、根据溶解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表是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①分析表中数据规律,要从KNO3溶液中分离出KNO3 , 适宜的结晶方法是      

②60℃时,3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水中的溶氧量大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

①夏季为鱼池水补养,常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其原理是      .(填序号)

A、增大氧气溶解度   B、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升高水温

②下列大致图象中,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的是      .(填序号)

4、氢臭酸(HBr)的性质与盐酸非常相似.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臭酸中,溶液将呈      色.
(2)HCl在水中的解离可表示为:HCl═H++Cl , 其解离过程为      
(3)烧碱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变质反应的方程式为      .若将氢臭酸滴入已经变质的烧碱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现象产生,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5、“鍮石”是一种铜锌合金.北宋时,我国已出现了利用炉甘石(主要含ZnCO3)、铜、木炭的化合物冶炼这种合金的技术,并用于铸造实用器.
(1)炉甘石中ZnCO3所属的物质类别为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鍮石”比纯铜更有利用于铸造,原因是其熔点比纯铜更      (填“高”或“低”).
(3)800℃时,炉甘石发生分解反应:ZnCO3 ZnO+X↑,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4)冶炼“鍮石”过程中,木炭与氧化锌反应的方程式为      
(5)“鍮石”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测定“鍮石”中锌的质量分数,测定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为配制2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并粗略测定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其化学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20.0g氯化钠固体;

②20℃时,量取50mL水倒入烧杯中;

③将氯化钠逐步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不能溶解;

④分离出未溶解的氯化钠,并称得所有剩余氯化钠质量为2.0g.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会使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填序号).

 

(2)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步骤④中,分离出未溶解氯化钠的操作名称是      
(4)经过实验,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g.
(5)步骤②中,若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将导致所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图所示.

 

(1)按甲或乙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可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
(2)进行丙实验时,盖紧瓶塞振荡后,塑料瓶变瘪,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只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烧杯A的沉淀中一定有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②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③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程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中一定有的成分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某钢材酸洗车间为实现原材料高效利用,对盐酸酸洗后废液进行预处理得到质量分数为20.0%的FeCl2废液127.0kg,再经原理为4FeCl2+4X+O2 2Fe2O3+8HCl的二次处理后进行回收利用.
(1)上述原理中,X的化学式为      
(2)通过上述原理和已知数据,可以计算出的量有         (填序号). (2)
A . 产生上述127.0kg酸洗废液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 B . 上述127.0kg废液中氯化亚铁的质量 C . 理论上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 D . 理论上可以回收的氧化铁的质量
(3)用上述所得HCl气体溶于水另配成14.6%的稀盐酸再利用,计算可得稀盐酸质量和配制时所需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重庆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