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西农大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A . 杠杆
B . 斜面
C . 一个定滑轮
D . 一个动滑轮
2、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B . 人的正常体温约39℃
C . 课桌的高度约80cm
D . 人的步行速度约1.1m/s
3、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 . “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 . “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 . “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 . “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4、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 . 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 . 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 . 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6、如图所示的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瓶盖起子
B .
修草剪刀
C .
筷子
D .
裁纸刀




7、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C . 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D .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8、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重量及摩擦,在几种提升重物的方法中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是( )
A .
B .
C .
D .




9、如图所示,小伟在玩蹦蹦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小伟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 )
A . 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
B . 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
C . 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 . 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
1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300N的货物,人所用的拉力为200N,当物体上升1m高度时(不计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所做的总功为200 J
B . 提升货物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C . 额外功为50J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1、两个完全相同的甲、乙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向其中分别投放体积相等的小球(如图所示),稳定后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容器中的小球所受的浮力较小
B . 乙容器中的小球所受的浮力较小
C . 甲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D . 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12、甲、乙两同学进行爬杆比赛,杆的高度相同,甲、乙两同学爬到杆顶时,甲用4秒,乙用9秒,若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为5:6,则( )
A . 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6:5
B . 甲、乙两人爬到杆顶做功之比是5:6
C . 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8:15
D . 甲、乙两人平均功率之比是27:10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管是利用了 的作用,把装有水深为10cm的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a(g取l0N/kg),现要使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可采取的方法是 .
2、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 ;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下列工具中①天平;②扳手;③镊子;④羊角锤;⑤裁衣剪刀;⑥瓶盖起子等都是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只有一个等臂杠杆,它是 .(填序号)
3、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 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在松开手的瞬间,水瓶所受的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水瓶将 ;若将水瓶抛向上空,水瓶能够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它有 .
4、如图所示,将同一滑轮分别绕制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不计绳重及摩擦,G动<G)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所需的拉力F1 F2 , 所做的有用功W1 W2 , 它们做功的功率P1 P2 , 它们的机械效率η1 η2 . (均选填“>”、“<”或“=”)
5、如右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其原因是 .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的测量 仪器.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重5N的小球沿轨道自由滚下.请在图中画出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杠杆,请画出力F的力臂L.
3、小树同学搭辰辰的自行车回家,在一段下坡路上,虽然辰辰停止蹬脚蹬,自行车却运动的越来越快;当小树突然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结果摔了一跤.请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5小题)
1、小刚和小强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刚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小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
(1)他们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木板 滑动.
(2)他们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 ,重新做一次实验.
(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出如果按照图丙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图丙中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时,长方体木块受的到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 ,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 .
2、小明猜想: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进行了探究:为探究猜想A是否正确,小明使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推出的距离;为探究猜想B是否正确,小明应使 从同一斜面的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推出的距离.
3、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浮力问题的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两图中,B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了物体受到向上的 ,A、B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之差等于 .
(2)比较B、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
(3)C、D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 有关.
(4)比较图 和图 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4、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直接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 个钩码后,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 .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5、小丽学习机械效率后,想知道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向重物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于是她用三个自重不同的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 动滑轮自重 G0/N | 被提钩码重力 G/N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
① | 0.2 | 6 | 3.2 | 93.8% |
② | 0.5 | 6 | 3.4 | 88.2% |
③ | 1.5 | 6 | 4.0 |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 拉动;
(2)第③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一定时,动滑轮越重,其机械效率越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工地上用如图所示的卷扬机和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将一筐泥土以0.3m/s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升3m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F为10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与轴摩擦,求:
(1)拉力F做功的功率;
(2)在提起泥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
2、如图所示为一个电热水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壶身和底座的总质量是0.5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m2 , 在水壶内装入重15N的水后,水的深度为0.12m.g取10N/kg,求:
(1)水对壶底的压强;
(2)水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