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1、有关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为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 . 为东经120°的地方时 C . 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D .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

如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A . 北半球 B . 赤道上 C . 南半球 D . 回归线上
3、

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地球同步卫星会受到太阳影响,其空间位置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所包含的天体系统共有(  )

(1)
A . 一级 B . 二级 C . 三级 D . 四级
(2)关于太阳对同步卫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2)
A . 使卫星绕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B . 电磁波对卫星的影响强度白天小于夜晚 C . 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 D . 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卫星受太阳的影响最大
4、北京时间2015年09月28日,美宇航局行星科学家称,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提供的地表特征数据强有力的表明,目前在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结合如表,回答下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

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 “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图中P点(  )

(2)
A . 当地时方时为6:00 B . 位于昏线上 C . 当地运动物体向东发生偏向 D . 当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
6、

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中心表示极点.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A、B、C、D字母表示的北半球节气,正确的是(  )

(1)
A . A﹣夏至日 B . B﹣冬至日 C . C﹣春分日 D . D﹣秋分日
(2)有关图中各时间段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A至B,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 . B至C,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 . C至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D . D至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
7、读我国某城市通常的作息时间表(表中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下题.

夏季(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9:30﹣13:3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6:00﹣20:00

下午

15:30﹣19:30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1)
A . 沈阳 B . 西安 C . 乌鲁木齐 D . 武汉
(2)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2)
A .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 .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 . 日地距离的变化
8、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题.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1)
A . 负相关 B . 正相关 C . 有的年份正相关,有的年份负相关 D . 没有相关性
(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2)
A .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B .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 .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D .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9、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B . 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C . 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时刻要早 D . 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0、

如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B . 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全部 C . 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 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2)
A . 喜马拉雅山 B . 内蒙古高原 C . 四川盆地 D . 太平洋
11、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  )

A . 花岗岩、玄武岩 B . 板岩、页岩 C . 砾岩、砂岩 D . 石灰岩、大理岩
12、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题.

(1)图中①表示(  )

(1)
A . 地幔 B . 地壳 C . 地核 D . 软流层
(2)岩石圈位于(  )

(2)
A . ①顶部 B . ②的全部 C .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 ③外部
13、

如图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 乙到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 B . 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 . 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 D . 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
14、

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回答下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1)
A . 海水侵蚀 B . 风化和风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2)
A . 岩洞 B . 岩礁 C . 沙滩 D . 海岸
15、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下题.

(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1)
A . a B . b C . c D . d
(2)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

(2)
A . 山岭 B . 背斜 C . 断层 D . 向斜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

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      (填数字①②③④)位置,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      (填南或北)移动.

(2)图中EF线为      (填晨线或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3)此时烟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此时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A      B(填>、<、=),自转线速度是C      D(填>、<、=).

2、

如图是某地房地产公司在某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应为      方向(填“南”或“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2)若在该楼的南面新建一幢同高的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区域是      

(4)当地球从A点向C点公转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      

3、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陆板块是不是全部在大陆、海洋板块是不是全部在海洋?请举例说明.      

(2)红海是图中的      板块(填字母)和      板块由      (运动方式)形成的.

(3)日本的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其原因主要是      

(4)在A和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      (多选)

(4)
A . 盆地 B . 巨大的高原 C . 深邃的海沟 D . 岛弧.
4、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腰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上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4)一同学判断图中D处所示地质构造为背斜,请你替他说出判断理由.

另有同学对其在地形上却表现为沟谷不理解,请你帮他分析形成该种地形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