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生物冲刺试卷(三)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6小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 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 . 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 D . 只有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2、农业上有一句关于锄地(中耕松土、除草)的谚语:“锄头下面有肥”.以下关于该谚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锄地有利于植物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 . 锄地的同时给作物进行施肥 C . 锄地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 D . 减少了杂草与植物的竞争
3、如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的离子有阴离子 B . e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 . b和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 D . 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
4、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符的是(  )
A . 盐酸﹣﹣洗去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B . 70%的酒精﹣﹣保存土壤小动物标本 C . 缓冲液﹣﹣探究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D . 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B . 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C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D . 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6、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的牙齿亮洁,口气清新.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酶是      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细菌侵入机体,机体还可通过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而将其清除.
(2)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      
(3)若将此牙膏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再取出进行分解口腔细菌的实验,发现与不用此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是强碱条件使酶      被破坏而失去活性.
(4)为探究牙膏中的酶的最适温度,基本实验思路是      
2、大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合成多种酶来催化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以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某生物兴趣小组据此做了系列实验,获得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通过促进      来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图1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和是否使用      处理.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内基因的转录和      过程,从而促进胚乳中有机物的分解.由此可知,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      的结果.
(2)图2的根部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      的特点,a、b、c、d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处.
(3)为验证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请你结合图2,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②A组在      纵向插入云母片,B组在尖端以下部位的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C组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三组燕麦胚芽鞘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预测结果:      

实验结论:      

3、夏初,某研究小组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该小组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回答:

(1)从图1可以看出无机磷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关系是      
(2)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与动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浮游植物可以通过      产生含磷的能量物质ATP.
(3)在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在P1采样点的密度低,其原因是随着无机磷浓度的增高,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呼吸作用加强,导致水中的溶氧量      ,浮游动物死亡.
(4)如图2所示.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4、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研究人员对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如图是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实验:

多次重复实验均获得相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测:品系甲与品系乙存在      对等位基因的差异.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若一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表示,若两对等位基因差异,基因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实验一中F2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      
(2)现要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杂交实验的过程并预期实验结果.

过程:      

结果:      

三、选做题 (共2小题)

1、如图为用枸杞生产果酒的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果酒

(1)流程中“?”处的内容应为            
(2)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      (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      
(3)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      等条件.
2、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叶片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然后利用      技术分别进行扩增.
(2)如图1,选用图中的限制酶      处理两个基因后再用      酶处理,得到      (填图中字母)端相连的融合基因.

(3)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2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      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      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4)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      ,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
(5)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融合基因是否完成了      (转录、翻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全国100所名校高考生物冲刺试卷(三)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