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16-2017学年中考一模化学考试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下列中华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杵磨成针 B . 火烧赤壁 C . 凿壁偷光 D . 司马光砸缸
3、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 . 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C . 商家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对顾客有益 D . 食用加铁酱油、加碘食盐等可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化学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物质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B .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 C . 可以给人类供能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和无机盐 D . 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5、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 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液氨属于混合物 B . NH3中N的化学价为﹣3 C . 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 . 液氨燃烧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定相同 B . 铁可以实现单质 氧化物 氢氧化铁 C . 等质量的NaOH经过两种途径转化为硫酸钠,消耗H2SO4的质量不同 D . H2O⇌O2←H2O2的转化,体现了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7、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将A中过量稀硫酸全部注入B中,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

③当B中不再产生气泡,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D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④将B中反应剩余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记录B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⑤可根据反应前后B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⑥可根据量筒内测得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⑦用该实验也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8、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现有下列说法:

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⑤若溶液甲呈无色,则溶液甲的质量一定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如图所示装置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中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      

(2)某化学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用暖宝宝发热剂代替红磷,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
A .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填选项). (3)
A . 乙>甲=丙 B . 甲=乙>丙 C . 甲>乙>丙 D . 丙>乙>甲
(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4)
A . 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 B . 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D . 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3、

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2NH3+3CuO N2+3Cu+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来验证氨气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已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B、D、E中所装药品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实验前装置 C、D的质量分别为 mCl、mD1

实验步骤:

I.连接装置A、B、C、D、E,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注入足量浓氨水后关闭旋塞.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接着连接装置F.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 V mL.

V.称量装置 C、D 的质量分别为 mC2、mD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NaOH固体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了该物质      的性质.

(2)若 mCl﹣mC2=(mD2﹣mD1)×      ,则可证明氨气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3)步骤Ⅲ通入氨气的目的之一是      

(4)如果略去装置B,导致的后果是      

①装置C中会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②会得出“氨气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的结论

③使测得的氨气组成中N、H元素质量比偏大

(5)为减小误差,在读取量气管读数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6)步骤Ⅱ中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实验结果      (填“有”、“没有”或“不确定有没有”)影响.

4、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氧化钙、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Ⅰ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由步骤Ⅲ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某种物质一定存在的理由是      ,要证明该物质的存在,需要对实验进行的改进是      .原白色粉末中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是否含有,这种物质是      
(3)无色溶液C中除了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5、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取一半该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盐酸若干克,恰好反应完全,放出气体的质量为22克.试计算:
(1)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16-2017学年中考一模化学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