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马家湾学校2016-2017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考试试卷(一)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 . 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 . 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2、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时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食物腐败变质 B . 分离液体空气制氧气 C . 水结冰 D . 海水晒盐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取用固体   C . 测溶液pH   D . 过滤
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一致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氮气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保护气

B.钛合金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人造骨骼

C.熟石灰

水溶液显碱性

中和酸性废水

D.浓硫酸

脱水性

干燥剂

A . A   B . B   C . C   D . D
5、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家奖获得者之一.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 下列哪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B . 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 C . 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D . 青蒿素属于有机物,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6、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D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OH

A . A   B . B   C . C   D . D
7、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 五个氢原子:H5 B . 三个水分子:3H2O C . 两个钙离子:2Ca+2 D . 四个铵根离子:4NH3+
8、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 B . t2℃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 C . t3℃,两溶液中KHO3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 D . 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收集氧气 C . 吸收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D . 鉴别化肥氯化铵与硝酸钾
10、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 . 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 . 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 . 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AgNO3 , 静置后再滴入少量Ba(NO32
11、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
A . 无色酚酞溶液 B . pH试纸 C . Na2CO3溶液 D . 紫色石蕊溶液
12、分析如图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共有两种化合物 B .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B

除去CO2(HCl、H2O)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MgSO4

加入适量Ba(OH)2溶液

D

除去CaO(CaCO3

高温煅烧

A . A   B . B   C . C   D . D
14、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 氢氧化钠 B . 生石灰 C . 浓硫酸 D . 硝酸铵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

1、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春游好时节,春游时去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该如何处理?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如果你准备去野炊,你选择       材料制成的餐具.(填字母) (1)
A . 金属 B . 陶瓷 C . 无所谓
(2)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      ,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2、陕西洛川被称为“苹果之乡”,苹果中富含果酸和维生素.
(1)可用      来测定某种苹果汁的酸碱度.
(2)苹果在生长在过程中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病虫害和果锈,很多果农给苹果套上塑料袋,塑料属于      材料.
(3)为使苹果树叶色浓密、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一种化肥是       (填“序号”). (3)
A . NH4NO3 B . K2SO4 C . (NH42HPO4
3、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序号). (1)
A . 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 . 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 . 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 . 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      

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4、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NaHCO3;②Na2CO3;③Ca(OH)2;④CaO;⑤CuSO4;⑥CuSO4•5H2O;⑦甲醛;⑧CO;⑨CO2;⑩SO2请用上述物质的编号填空.
(1)俗名叫纯碱的是      ,叫熟石灰的是      ,叫胆矾的是      
(2)可用于治疗胃酸多症的是      ,在空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物质中毒的      ,其水溶液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      
(3)属于盐类的是      
5、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6、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先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

(1)交点P的含义      
(2)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t1℃时将15g丙物质加入50g水中,再升温到t2℃时,析出丙固体      g.
(4)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恰好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4)
A . 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小 B . 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 .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8、“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3)
A . 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B . “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和过滤 C . 能耗大是该技术的一大缺点 D .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纯碱等.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

1、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若采用装置B和D来制备气体,则制备该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进.(选“b”或“c”).
(5)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以选择B或C,C装置与B装置相比主要的优点是      
2、京京在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时,意外发现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于是对此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①欢欢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氧气②迎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氢气③晶晶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欢欢认为晶晶的猜想错误,理由是      
(2)【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木条不复燃

欢欢猜想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

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迎迎猜想成立

(3)【反思与探究】铝为什么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该气体?京京思考除与水有关外,还与什么粒子有关呢?资料表明硫酸铜在水中会产生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此京京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铝丝放入20%的硫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与铜离子有关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

3、如图,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2)【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3)【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4)(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5)【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水中碳酸钾的含量,提取50g废水样品于集气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如图,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废水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      g.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马家湾学校2016-2017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考试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