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六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3小题)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二、综合题 (共6小题)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C”。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
B.建都上京的朝代(国家):辽(契丹)
C.西夏的都城:兴庆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设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四:“……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三、填表题 (共1小题)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