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品红扩散 B . 用柠檬酸和小苏打制汽水 C . 干冰升华 D . 胆矾研碎
2、 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 . 全部 B . ①②④ C . 只有②    D . 只有②④
3、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  )​

A . 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 B . 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 C . 汽油洗除衣物上少量油污 D .  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
4、 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  )​

A . 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B . 能溶于水 C . 易挥发    D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硫酸铜在下列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能溶于水 B . 水溶液能使鸡蛋清变性 C . 晶体加热颜色会变白 D . 水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会产生沉淀
6、小科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春天花朵掰成花瓣 B . 夏天粮食酿成美酒 C . 秋天水果榨成果汁 D . 冬天冰砖凿成冰雕
7、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光合作用 B . 煤气中毒 C . 冰山融化 D . 酸雨侵蚀
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盐酸用于除铁锈 C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 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酸性
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质量都会增加,其中有一种物质和其他三种有本质的区别(   )
A . 铁粉 B . 浓硫酸 C . 氧化钙 D . 氢氧化钠
10、常温下,小明同学将10克蔗糖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蔗糖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

A . 大小 B . 个数 C . 种类 D . 间隔
11、下列发生在厨房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鲜奶制酸奶 B . 米醋除水垢 C . 葡萄酿成酒 D . 脐橙榨果汁
12、下图所描绘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川消融 B . 下雨 C . 光合作用 D . 雾凇
13、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氯化钠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氢气

用途

除铁锈

作气体肥料

作干燥剂

作燃料

A . A B . B C . C D . D
14、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核能发电 C . 煤矿自燃 D . 干冰升华
15、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 紫色石蕊变红色 B . 石灰水变浑浊 C . 蜡烛熄灭 D . 杠杆左高右低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受热变成炭    

E.白糖熔化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卫生球消失

2、 科学家证明了“一氧化氮气体分子是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信号分子”,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经,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      (回答一点即可),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的理由是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2)水能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水的      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      

4、酒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使细菌的蛋白质脱水、凝固、变性,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要配置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消毒溶液,溶解时要用      搅拌.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气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2、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3、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请回答:
(1)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      (选填“溶质”或“溶剂”).
(2)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控温60℃,药效显著提高.经过多次提取失败后,1971年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填下表中的编号).

编号

A

B

C

D

物质

丙醇

煤油

乙醚

四氯化碳

沸点/℃

97.4

180~310℃

34.5

76.5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