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侧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 .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 商周的青铜文明
C .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 秦汉时期大一统
2、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
A . 夏朝的历史
B . 商朝的历史
C . 秦朝的历史
D . 汉朝的历史
3、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B .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子弟和亲戚
C . 分封制由上到下分别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D . 一直起着巩固政权的作用
4、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 . 夏——商——西周(春秋)——东周(战国)
B .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C . 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战国)
D . 夏——西周——东周——商
5、“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宋襄公
D . 楚庄王
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当仁不让于师
7、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同志所引句子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
A . 法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墨家
8、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9、“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10、儒家思想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③百家争鸣 ④罢黜百家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③①④②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1)以上材料反映周武王开始实行什么制度?
(2)“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周武王认为谁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3)被周武王“封”的对象拥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4)你认为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1)材料中的“商君”指谁?
(2)材料主要记载了“商君”的什么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主张?
(4)你如何评价“商君”的做法?
(5)请再举一个你学过的通过变法使国家实力壮大的例子。
(6)这些史实给了你哪些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材料三: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百家争鸣的产生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物质基础?
(3)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