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3小题)

1、给下列句中加线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不吝去留   A、zēng   B、céng                

穿结     A、hè     B  jié                 

箪瓢空     A、lǚ     B、lòu                 

如也       A、ān     B、yàn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不知何人也         ②每有会意 , 便欣然忘食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环堵萧然        ⑤箪瓢屡空           ⑥短褐穿结         ⑦晏如      

3、翻译下列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按课文填空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家境的语句      

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      

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志趣的语句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写出第2段中与“不慕名利”相照应的一句话      

写出文未赞扬五柳先生的语句      

最集中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的语句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6、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达到了      的程度;二是      ,达到了      的程度。

7、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每有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B . 在必醉(如约) C . 曾不吝情去留(拘束情面) D . 环堵萧然(空荡的样子)
8、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 . 之:①无怀氏之民欤    ②葛天氏之民欤 B . 其: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 . 焉:①因以为号焉     ②且焉之土石 D . 以:①以此自终      ②以乐其志
9、下面句子中加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 .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读课文《五柳先生传》,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 .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 . 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 . 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相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11、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译文: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B . 或置酒而招之。译文: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C .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文: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约定自己一定要喝醉。 D .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1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这一句把五柳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B . “好读书,不求甚解”反映他读书的浮躁,理解不够深入。 C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说明他是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人。 D . 上段文字是从性格、生活和志趣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 B . 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C . 他喜好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D . 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

二、问题理解(共6小题)

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2、《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3、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4、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5、文段中连续使用了七个“不”字,请说说本文为什么多用否定句?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1、(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馅》

(1)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四、延伸阅读(共1小题)

1、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②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③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①宿:事先。 ②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③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1)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 被 覆 面 卧

(2)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宴    ②遣    ③辄      ④易

(3)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4)对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当真的。 B . 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承当的。 C . 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来的。 D . 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 敢答应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